心态正确才真正能够得到正道,不为倾邪所误
『求道和正,不误倾邪』,「和者,具调、谐、温、顺、平、睦、合、同、乐、相应」,有这么多意思,实际上意思很多,略举几个,它有这么多意思在里头。「正者,从一,止于一也。具是、中、常、止、行无倾邪、方直不曲诸义」,这个正有这么多意思,求道要和正,不误倾邪,这都是告诉我们学习的心态,心态正确才真正能够得到正道。行是行为,行无倾邪、方直不曲,上面这些意思统统都具足。和是从情绪上讲,能调、能谐、能温、能顺。这个正能一,一心正念,二念、三念就杂了,杂就不正。所以它有正、有一、有中、有常,常是永恒不变,止是止于一处,佛在经上常常告诉我们,「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也就是说什么问题都能解决,只要心止于一处。一没有指定某一,就是任一,任一是什么状况?决定是禅定的状态,一就定,二就不定。所以禅宗里面,方法无量无边,都是让人把心收起来,收到一处,定功就出现,定起作用就是智慧。我们知道,定到哪一处最好?我们通过大乘经教的学习,《无量寿经》的契入,真正明白,止于阿弥陀佛这一处无比的殊胜。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决定是和正,不误倾邪。求道是求明心见性,念佛决定可以明心见性。
下面接着说,「极乐圣众」,那边的人,他们的心情、情绪,「和平中正,以求无上之道,故不为倾邪所误」。倾邪下头有解释,「倾」,是「斜」的意思,歪了,「侧,倾覆」。「邪是邪恶、邪外」。「彼土(极乐世界)圣众不为倾斜所误者」,邪门外道很多,特别是在我们这个世界,五花八门,所以求道的人很容易走向歧途,他自己不知道,把邪当作正,到最后觉悟的时候已经来不及。对求道来讲,不能不慎重,不能不先有充分的准备。首先去观察,观察要客观,没有成见,你才能有能力辨别邪正是非;如果用感情、用成见,往往就判断错误。多读圣贤书,多听圣贤教诲,对我们是有好处的,有帮助的。如果遇到好的老师,老师确实古人所说「可遇不可求」,这是感应,我们的心正,我们的行正。心正、行正有一个很简单的标准,不为自己的名利就正;夹杂自己名利在里面就不容易正,也就是你很容易看错。名利放下,心就端正,心就一,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条件,我们应当要知道。
他们之所以不会被邪恶、邪外所欺骗、所转移,端在『随经约令,不敢蹉跌,若于绳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