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禅师解读《楞伽经》第八讲
楞伽王能够以自证智去远离一切心意意识的分别,而断三相续见,三相续见是什么?就是我们说的根尘识之间的互相作用。一切外道所修行的意义离不开这个所谓的相续见。而如来藏清净法性不是表面意义上的作用。我们认为道应该是有所受,实际上不是那样,道是相的一种本质,本质的就不是相分。
你只有去理解这个东西,为什么?用一种比喻内自觉悟。你看这里说“断三相续见,离外道执著,内自觉悟,入如来藏”因为你只有去超越现象的束缚,才能够离外道执著这种见,外道见就是从心外求证一些东西。这就应用到我们学习某一种技术的做法,实际上我们学习某一种技术的做法,这种能力我们是比喻的心能,那就是典型的外道见。
因为我们在思维心意识时,你得有一个技术作为所对境,然后才能把心能训练出来,实际上这是属于外道的一种修行,但是你能把外道外在形象的执著放下,你取的是内自觉悟;我们不是取的那个见。什么见?比如学一样技术学开车,我们不是执著在开车技术上,我们把能力掌握的时候,你这个能力可以圆融,内自觉悟,觉悟的是你这个能力,而不是开车这个技术好坏,是这么一个分别。
内道和外道区别是三相续根尘识分别的不一样,你能够断三相续这种认识,不在根尘识这个范围里头再去寻找什么,这就是所谓的断,断掉它,你就内自觉悟,这叫内道;不断就叫外道。什么叫不断?你学东西的时候还要再假设一个因缘出来再学,这就是有学。你总要在心外执著,在心外想一件事情出来,这就叫外道。这个三相续见就没有断,还得用根尘识的分别作用才能所谓学成一件事,这就是凡夫得在缘起法当中成就。
圣者道就不是这样,不需要,以心能一照了知,所以称为无学,没有根尘识相续的过程。我们学一样东西得用根尘识的作用在相续当中才能会。你得用眼、耳、鼻、舌、身、意去分别执著然后你才学会一样东西,那些圣者则不用。圣者用心,没有执著、分别,一念了知。
龙树菩萨能把所有天下的经典全部倒背如流,而且他把世上所有的经典看完还不甘心,又到龙宫看到上品华严,上品华严有多少字呢?有一大千世界微尘数偈,就是这大千世界有多少粒尘沙,就有多少偈颂。这么多偈颂都收藏在哪呢?可能龙王有电脑。(呵呵)龙树菩萨在龙宫看到的是上品华严。有中品华严,中品华严是一小千世界微尘数偈,下品华严就是十万偈。咱们看到的几本的华严经就十万偈颂。十万偈颂给你背,你能背得过吗?
凡夫在相续过程之中才能认识一个问题,假我的意识执著,所以说三相续见就麻烦在这里。你断除这个成就的就不一样了。断除这个你叫无学,一念正觉了知。当你六根不分别不执著的时候,你的心体就像摄影机一样,眼睛就像照相机。哪是储存卡?我们的第八识是储存卡。你的第八识有多大储存量?无量无边,称为无量光智。什么都能储存进去,而且点点滴滴不会遗漏的。
你想吧,你这么多年来的一切不都是在储存吗?储存——搬运——再用,就是这么一个过程,但是为什么你的假我意识不能自在,不能完全了知你内存的情况?就是你的假我太执著、太清晰了。实际八识都是平等的,你突出任何一个,别的都显得作用差多了。我们太突出假我意识第七识,你总恋它、总用它,它就最清楚,它的作用最明显。什么都必须你认识了,你才“哎呀,我认识了。”
实际上不是,当你的第七识,就是你的假我意识还没有产生所谓的感觉的时候,实际上已经都接触到了,只是你的认识,才感觉会了。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不得道,为什么那么笨的原因。前五识的作用从来没有耽误过,就像平常我们别管认同不认同,接受不接受,你的眼耳鼻舌身意里面全部都有存在,全部都能够接收进来。
我们人人都喜欢黄金、美玉,你喜欢也没有说多一点儿来,你不喜欢大粪,天天不断地产生大粪。这就是你的根是不分别的,分别的是第六识执著的是第七识,最冤枉的就是第八识和前五识。这两个是最有作用的,就是劳动者,劳动者在这儿完全是被剥削的。最不劳动的假我,实际上不是第七识当家,它自己楞要当头儿。当头儿当傻了,处处都认为我得有感觉才行,实际上是错的。
它这个感觉来自于什么?截留,本来应该放到第八识里藏起来,它不,它看见了就说这个是它的。然后下次就拿这个来印证别的东西,因为它有个执著的毛病、被染的毛病,总被前五识帮上第六识染,第六识很会分别,分别得很快。我不知道你们试验过没,你的念头比任何一个计算机都快。真的一念了知,别管世界大地微尘、人物鸟兽,一切万物缘起法一念全部了知,它所有的全部都知道没有丝毫的差异。我们天天在用,你的一念的功德真的了不得。大到世界宇宙,小到一粒微尘,你没有不了知的。
这个一念的分别,第六识的分别就是这么厉害,真正能把这个世界的一切万物分别的清清楚楚。你能分别到什么程度?突然你后背痒痒了,你不用去想就挠过去了。还用想吗?你的第六识多聪明,听到刚才声音吗?一下你就知道这俩家伙在干啥来。大小善恶没有你不清楚的,这就是我们的一念分别。
“一念分别始自觉悟”,我们要觉悟什么?我们要觉悟断三相续,我们不要在根尘识里打转转,就是根和尘(所对境),不要掺和识,就是不要分别。分别和执著长养的就是假我。那个根本来就具有那个功德,你再强加观念。那个多余,你不用故意再去想它,它也是很清楚的。我们故意想又增加了个自我的认识,把第六识的影像当作真的了,实际上我们应该分别平等法性。
让它修平等观,用第六识分别前五识跟第八识是一样的,清净的,用我们能听懂的话就是我们的念头往哪分别?不要往你对六尘的相上去分别,你不去分别它,它也经历,那你思维它的理性,思维它的空性,分别它的本质,那你就会回归到空性里头去。然后你的第七识我执就变成那种圆满的报身受用了,它就不会有那种执著的作用,就会产生放下解脱的作用。我们平常用第六识分别前五识的作用,产生第七识的执著。把它归纳到理性、空性里头去,你第七识就产生的是解脱作用。
这道理就像什么一样?我跟你一说,你就清楚了,你从不怀疑你是女的,你们自己有没有想过你为什么是女的呢?就是前五识跟第六识决定的,眼、耳、鼻、舌男的女的都一样吧?因为身体不一样,然后第六识产生分别,“我是女的”,第七识就开始产生执著,三岁以前是不分别的,三岁以后开始逐渐有分别。
分别执著就产生所谓的假象性作用,我们众生界就是这样,你能远离外道执著的时候,要把三相续这个作用断掉,自然就“内自觉悟,入如来藏,趋于佛地”你就完全正确的认识一切缘起法的本质,一切万有真实的本质正确的认识它、掌握它、改变它,那就叫佛地。那是佛所安住智慧的真实的地方。
我们的假象意识是怎样形成的?一念无明执著。什么叫无明?我们认为有的实际上没有,D大夫学妇产科,你知道胚胎一百天之内是分不出来男女的,一百天之内都可以变的。为什么能够有这样的认识?因为了解道理,了解这个道理才有一种感受。
楞伽王已经证到空性了,然后佛就给他现身加持“闻虚空中及宫殿内咸出声言:“善哉!大王,如汝所学,诸修行者应如是学、应如是见一切如来,应如是见一切诸法”这个“应如是知、如是见”就是从这里来的。这几句话讲的是佛祖认可他的知见,前边那段经文是讲的楞伽王自己思维的智慧,这句话是佛认可他的知见了。
空性是什么?是佛的法身,这里并没有明确告诉你说是佛给他现身说认可他,不是。只是听到“虚空中及宫殿内咸出声言”虚空中本身就代表佛性的本质,宫殿代表现象当中的生命,我们的生命现象和本质是相通的,这两种境界同时认可他的意识分别的东西正确了。同时告诉他“你看到的和认识到的是正确的”。
“咸出声言:‘善哉!大王’”赞叹他。为什么他能听得到?这就是空性、我们的本能告诉自己,这种经历我们人人都有过。这种事情对呀还是不对呀?我们自己实际上都很清楚,只是你训练的力量不够,有时候错了你认为对了,对了你认为错了。
我不是给你们说过一个例子,你不去分别的时候保证出不了错,这里讲的分别是你不用去故意想。尤其念楞严咒的时候最明显,你只要脑袋一走妄想准念错,脑袋不走妄想的时候念得哗啦哗啦的。就说早上开佛堂门拿钥匙,那上面有两把一样的小钥匙,不用想的时候保证拿不错,一开就开进去。只要你一想,突然起了个念头说“哎?是不是这把?”你别管是和不是,一定不是那把。这个都是自己在训练这种事,你自己训练训练很有意思的。
你怎么利用这个空性的智慧?不要去分别对错,你只管去做就好了。依着什么做?依着你的心在做,只要我在做就行,对错也不是我说的,就行。平常你就可以训练,越训练空性智慧那种力量就越来越大。越来越精细,最后念念你都了知对错来源。每一念你能知道所有的念头的时候,哪天你家儿子干啥来?你不用想,一下就知道他。一盯一个准儿,跑不了他。比卫星还灵,卫星还需要条件,你这个不需要条件,随时可以监测所有人。但是比你高的人,你监测不到,什么意思?就是比你定力深的,禅定功夫好的,你看不到人家。人家的心境超越你了,他不在你的视力范围内,跟你的频率不相应。你的频率在人家那不起作用,所以你就看不到,就像我们见不到佛菩萨一样。
我们看不到佛菩萨,为什么?人家那频率太高了,高清晰度的,咱们这接收器是最烂的,就像院里的锅一样,快完蛋了。你想你能接收人家那样的高清晰度的信号吗?不能。但是不代表人家没有。我们应该知道这是空性的证言量。
“如汝所学”正像你所学,所学是什么?就是你所认识到的问题。这个学就是我们在体会空性的时候,一种思维的过程,称为学。“诸修行者应如是学”正像你所思维的,我们要想真的掌握修行的过程,就应该这么去认识思维。一切所有的修行的人,都应该这么去认识这个问题。
“应如是见一切如来”,应是什么?跟这个道理相应,自然能够见一切真理,就是跟这个模式、思维方法相应,自然见到一切真理。跟哪个道理?跟我们要证入空性这个道理,要“远离心意意识,断三相续见,离外道执著;内自觉悟,入如来藏,趣于佛地”你必须得证入空性。你证入空性就能以如是见而见一切如来。
在学的时候证入空性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你适应的过程。你在接受这个道理的时候,你在思维辩取它,刚开始我们有这么个过程,随着你相续的功夫深了,你就不需要去想自然成就它的一种能力,这是我们要认识的。
为什么我们念经的时候有种种感应,我们求佛的时候有时候有感应,有时候没感应,有感应的时候是你跟你的空性相应了。为什么时有时无?因为你的相续不行,就是你的正觉的菩提种性的相续不行,你还没有完全进入到那种空性里。但是你不是没有空性,你有,偶尔碰一下,感觉佛菩萨真是那回事,一念过去,一念欢喜心得了,好,又没了。
实际上就像我们检舍利子一样,这里满地都是,为什么咱们看不见?因为咱们太欢喜、太执著的时候就没有了。因为你的念头已经又成了三相续见了,必须得在意识当中看得到了,你才看得到,但是我们的意识是很慢的。反映速度是太慢太慢了,佛菩萨的心量可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的。那天的舍利是怎么来的?你看得到吗?你念佛,佛就在,佛是怎么来的?你也不知道,这就是我们现在的认识。
你现在的认识认识不到的时候,就去好好思维空性,你证得空性的时候自然就一切了知了。那怎么就证得了?你始终跟它相应,相应的标准是“断三相续见,离外道执著”。不再用主观意识去判断东西,我们去看待问题,去观察问题,但是我们不去论断问题。不要再加你的认识论断他,他的对错你不完全了解,他的好坏你并不完全知道,这时候你就静观其变。静观其变也不是你看到的问题,你怎么办?内守自心,别叫他把你干扰掉
“汝不应起围陁诸见,亦不应著王位自在,亦不应住六定等中”我们对现象更应该放下看破,他们都说看破才能放下,不是那样,是应该放下才能看破,啥叫放下?你首先不在意它你才能看破。你在意它怎么能看破?先放下后看破,是这么个过程。
昨天我们讲了妙慧转所依识了,我们今天再理解前面的这也叫妙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