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第十九个问题,法师常说,不要跟众生结怨,如果看人作恶,机缘不成熟时,宁可由他去而不要劝说劝阻。但有时不加阻止,他可能会伤害更多众生,请问应如何去做?
答:这要观察智慧,就是你有智慧观察机会、机缘。怎么观察法你要懂得,佛家讲的善巧方便。人他是什么样的根性?在什么时间说最恰当,在什么处所说最恰当?这是最简单的人、事、处。如果都很恰当的时候,他会很容易接受;虽不接受,他不反对。如果不是恰当的时候,你提出来,他不能接受,甚至於他会跟你结怨。
说人过很不容易,说人过是大慈悲
在佛门里面,你看十善里面,你能够体会到,他把口业看得最重。为什么?口业讲了四条,身只讲三条,意也讲三条,口讲四条。这就说是把口业看得很重,最容易犯。所以《无量寿经》「善护三业」,它把口业列在第一,不像其他大乘经里面讲十善,总是讲身口意。而且《无量寿经》是讲口身意,它是这样排列的。这排列都有用意的,这说明我们修净土的人,念佛的人,求生净土的人,对於口业要特别重视。为什么佛在《无量寿经》上,他把这个口业放在第一?还不是看到学佛的人轻易妄言,把自己求生净土这个愿望造成了障碍,不是障碍别人,障碍自己,这个道理要懂。
摘自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六十二)(共一集)
普为父母师长、历劫冤亲及一切有缘众生回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