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过在念佛法门当中,主要是一种本尊相应,所谓的相应就是感应道交。感应道交就是我们这一念苦恼的心跟阿弥陀佛功德的心要能够接触。那么接触就要有方法啦,那么在净土宗的传承呢,我们这念心跟弥陀的功德要接触啊,有三种的选择。第一个是观像。你找一个阿弥陀佛的像,你眼睛打开来,你用眼睛去取这个阿弥陀佛的像,那么把这个像记住,然后眼睛再闭起来,闭起来,你看看在闭起来的时候你心中可不可以把这个影像现出来。那么你刚开始会觉得很模糊,模糊的时候再打开,再看一次,再看一次呢再把这个像再取下来,再眼睛闭住,把这个像在心中再现出来。经过你一次一次地重复,到最后,你心中现的影像跟外面的影像是完全一样的,清楚分别,这个时候你就成功了。观像念佛,你的所观境是一尊佛像,可能是一张纸做的或者是木头做的,都没关系,总之你要取那个像在心中显现出来。第二种的修行是观想。观想就是前面没有像,但是你假借经论的文字随文入观——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有八万四千好、一一好有八万四千光明,你就随文入观,把文字的相在你心中变现出一种佛的影像出来,这个时候也是要如镜现像,经典上说,就像镜子清楚把影像现出来一样。这样的一个方法也可以跟弥陀感应道交。第三种是忆念阿弥陀佛的声号。就是以声音——南无阿弥陀佛,您能够,这个声音呢,你自己能够在心中创造一个声音,然后你再把这个声音听回去,你只要听得到你自己佛号的声音,这个就是感应道交了。这三个方法。因为,我们说过,净土法门是一个他力法门。他力法门就是,不管你用什么方法,你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使令你的心跟弥陀的功德接触,就是感应,这两条线要能够接触。当然我们不能胡思乱想啦,什么方法都是要传承,那么净土宗的传承,你有三个选择:第一个观想,第二个观像,第三个持名。
那么前面说过,在所有的方法当中,念佛是最直接、最圆顿。那么如果我们再微细地分析呢,在三种的念佛当中,我们要找一个下手最简易、成功的比例最高、最稳当的,那就是以信愿的心来执持名号。执持名号是特别的简易跟稳当,特别在临命终又是关键。净土宗他的感应是在临命终的时候,临命终的时候要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在临命终的时候我们是乱心位啊,所以忆念弥陀的圣号是最为简单。
【是故《净土三经》,并行于世,而古人独以《阿弥陀经》列为日课。】
这是表示在《净土三经》当中,《无量寿经》、《观经》、《阿弥陀经》。当然《观经》是讲观想、观像,观想观像的所缘境太过于复杂了,我们一般人心思太粗重,境细心粗,观难成就。那么《无量寿经呢》,它是强调发菩提心,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修诸功德,它要你修诸功德、发菩提心,对有些在家居士也有困难。那么《阿弥陀经》的特色啊,我们读《阿弥陀经》你会知道,释迦牟尼佛在讲到修行的因地,释迦牟尼佛对其它的助行,持戒、修福,只字不提。只有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但是要我们执持名号,其它的法门完全不提。所以说这样子的一个方便啊,在跟弥陀感应道交当中,执持名号这个法门就特别地普被三根,对我们一个忙碌的现代人来说,特别地方便。这也就是为什么净土的经论这么多,但是历代的祖师呢,这种大智慧啊,只是把《阿弥陀经》列为我们的每天的晚课。那么因为执持名号的法门普被三根,而且有事有理,这的确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法门。那么这个地方的开示主要是说,我们在修止观之前,你一定要先选择你的所观境,因为你的所观境会影像到你后来的结果。当然从这个地方呢,蕅益大师是以阿弥陀佛的圣号为所观境。
在中国的丛林啊,我们看《净土圣贤录》讲到一个事情,就是有一个法师叫做冬瓜和尚。冬瓜和尚他长得矮矮胖胖的,就像冬瓜一样。古时候的丛林不是在都市,是在山中。古时候他下山一次要三个小时,上山三个小时,就六个小时。古时的丛林如果诸位去研究,他就像一个小社会一样,是分工合作的

当然冬瓜和尚的成功,我们可以做一个检讨。就是说,如果我们今天很务实地去面对我们自己的状态,谈玄说妙我看是不必,就是你很务实地面对你的现前因缘,我们不能够违背因缘,你的家庭、你的工作时间,七除八扣,你的时间不多了。那么我们在这样的有限的时间当中,我们应该去找寻一个什么样的所观境,特别契合我们的根基,这件事情就非常重要。所以印光大师说:药没有好坏,治病就是良药;法也没有高下,契机就是妙法。无量无边的法门,什么是妙法呢?契合你现在的因缘,这个法门就是妙法。所以这个地方,蕅益大师的意思就是说,佛法为了摄受众生,开出了无量法门,在无量法门当中最直接、最圆顿的是念佛。就是他力加被的本尊相应,在念佛当中,三种念佛又以持名最为简易、最为稳当。这就是为什么在整个三种念佛当中,持名的法门,这个传承一直没有断,那么它的理由在这个地方,因为他简单、容易做到而且成功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