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心经全文网
早吃素 放生问答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放生知识 临终备览
主页/ 五福临门/ 文章正文

佛教入门经书之心经的详细解释

导读:佛教入门经书之心经的详细解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在我国盛行最广泛的佛经。本文就来分享一篇释教心经全文解说,期望对咱们能有所协助!《心经》全文·解说听说这是观音菩萨和舍利佛的一段对话。在梵...
佛教入门经书之心经的详细解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在我国盛行最广泛的佛经。本文就来分享一篇释教心经全文解说,期望对咱们能有所协助!

《心经》全文·解说

听说这是观音菩萨和舍利佛的一段对话。在梵学界,对心经的点评是很高的。认为心经是佛经的总括,读懂了心经,读佛经就入门了。释教界认为,心经是有法力的,可以消除业障,启迪才智,给每个持有心经的人带来极大的好处。

《心经》是大乘释教的核心经典,全文仅有272个字却道尽佛家真髓,读懂了《心经》,就把握了大乘佛法的最高才智。《心经修心课:不烦恼的活法》一书,由日本九十岁尼僧作家濑户内寂听历时一年解说,百万人倾听。濑户内寂听位居日本最高级别大僧正,是日本最具影响力的尼僧。《心经修心课:不烦恼的活法》被作者赋予了新的时代含义,濑户内寂听以身说法,运用自己半个多世纪的人生才智,向读者娓娓道来生射中究竟哪些才是真实的心灵依靠。全书文字简略优美易懂,字句之间浸透大乘佛法核心才智,让人很快平复心里、消除躁郁,活跃向前,取得夸姣人生正能量!当心里苦恼、躁郁难平之时,咱们可以经过持经、诵经、抄经来稳住心神,取得不被外界干扰的巨大能量。

作者:濑户内寂听,具有深厚的释教布景和梵学造诣。濑户内寂听是日本释教天台宗尼僧,僧位是最高级其他大僧正。曾任千年古刹天台寺的住持。有很多信众不远万里去寺庙听她讲经。她一起还是人气作家,曾取得多个文学界重量级奖项。其人生经历还被日本国家电视台NHK制作成纪录片面向全世界播映。属于国宝级人物。

所谓释教,便是释尊,也便是释迦牟尼的教训。开悟,又称“成道”。那么,“成道”又是什么意思呢?所谓成道,在释教里的意思是:意识到了缘由。此时的释迦,发现了“十二缘由”。也便是说,释迦这时总算意识到,这世上的一切,都是缘由效果的成果。说到这儿,咱们许多人或许会不认为然,心想:我还认为是什么呢,不便是这点事嘛!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作为悟出这个道理的第一人,释迦真的了不起,对吧?

那么,这缘由又是什么呢?此时,咱们都在这儿坐着,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各位的爸爸妈妈相爱,才生了你们。要是没有你们的爸爸妈妈相知相爱,就不会有你们的存在。爸爸妈妈的相知相爱为因,你们各位的出生为果。世上万事,必有其因果——这便是缘由。听起来这道理并不杂乱,可一旦懂得了这个道理,一切问题就方便的解决了。

“有此必有彼”“无此即无彼”“此生必彼生”“此灭即彼灭”——这些话,令人难以捉摸,似懂非懂。其实这儿指的,便是我刚才说的“缘起”。这种缘起有十二条,又称“十二缘起”。除了缘起,释迦还悟出了“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听说,这“四谛”,是用来解说如何面对人生的。

人生真苦。不错,但要勇于正视这种苦的现实——这便是苦谛。要究明这种苦的原因,要考虑怎样才能从苦中摆脱出来,并且还要想出摆脱的正确办法和途径。加起来正好是四个方面的道理。并且,在说到四谛中的最终一个——“道谛”,也便是从苦楚中摆脱的办法和途径时,释迦还提出了“八正路”。

看待事物的眼光要“正”,说话要“正”,德行要“正”,为寻求以上“正”而做的尽力也要“正”……加起来,一共有八条正确的办法途径。这便是释迦悟出的“八正路”。为什么要走“八正路”?对,为的便是从苦楚中寻求摆脱。这,便是释教。

咱们都听到过“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句话,一休禅师就从前把这句话写进了他的书法作品。

要问这几个字的来源,还得从我国唐朝的诗人白居易说起。白居易在任杭州太守的时分,杭州的秦望山上有一位人称道林禅师的高僧。此人总是在山林的树枝上打坐,路人远远望去,还认为是个鸟巢。连林子里的喜鹊都和他混熟了,主动地和他接近。因此,当地人又称这位和尚为“鸟巢禅师”、“鹊巢禅师”。一天,白居易正好从树下路过,看到这情形就对他说:“您住在树上,过着鸟一般的日子,这太风险了。快下来吧!”禅师应道:“我的事你就别操心啦,你自己才风险呢!”白居易不解,问:“我身边哪来的什么风险?”禅师答:“你的心,就像薪柴点着了火,正熊熊燃烧呢!”听了这话,白居易就来气了:“还真有理了!那我却是要讨教大师,释教的真理是什么?”禅师答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

也便是说,多多行善,切莫作恶,这便是释教的真理。白居易听了,不认为然:“这道理,三岁小孩都懂。”禅师回应道:“不错,三岁小孩确实都知道。但是,长到八十岁的白叟也未必能付诸实践。”——是啊,人便是这样,道理上懂的,便是做不到。把这些道理化为行动,便是释教。

“八正路”里说的道理,很简略吧?正确地知道,正确地考虑,正确地言行,正确地尽力——这些道理谁都明白,可便是做不到。正因为做不到,所以要做。不做坏事,做好事。就这么简略。释教讲的便是这个。基督教也一样,把一切的道理归于一句话:不行作恶,要多行善。 基督有句名言——爱你的街坊。这句话的意思便是要爱一切的人。但是释迦却说:莫爱!这话很难明,并且容易被过错地解读。我觉得,对这句话不妨这样去理解:咱们的爱,说究竟,不是为对方考虑,而是源于自己的愿望。自己迷上了对方,所以也就期望对方也能恋上自己。这种爱,不是真的爱对方。说白了,便是要对方爱自己,是一种自恋。所以,释教中把咱们人世间的爱称为“渴爱”。和咱们日常生活中说的“我口渴了,拿水来”没什么两样。如果喝了别人给的水还不解渴,心里就会想着:“我还要,还要!”

渴爱空有爱的方法,本质上是自爱,而不是他爱。释教里说的“莫爱”,便是劝咱们不要这样去爱。这是因为,世上许多事都源于这种自爱。以这种自爱为目的,天然就不行能正确地看待对方和自己身边的人。也就做不到“正言”,而只会说自己的情敌“不是什么好东西”,进而还会扯谎。每天夜里躺在床上就会揣摩着如何把自己喜爱的人弄到手,净想些坏主意。以致最终越陷越深,不得摆脱,直至想到要杀掉自己的情敌。释教这是在劝咱们不要做这些卑劣之举。

这么说来,基督的话和释迦的话听起来虽然毫无共同之处,其底子意思其实是完全相通的。基督教训咱们说,连你的敌人也要去爱,连厌烦的婆婆也要去爱。而释迦则是反过来说,且向前更进了一步。他告诫咱们,如果不是那种愿意舍己利他的爱,不是那种不求报答的爱,就不是真实的爱。因此,不要去寻求这种无价值的爱。我曾经一直难以接受这些说法,直到近些年才真实懂得了“莫爱”的深层内涵。

有了爱,就会萌生执着。爱上了,就想据为己有,对不对?这时,就会放不下。这便是所谓的“爱则必执,执则生着”。因放不下,就会做出种种恶行。所以释迦教训咱们,首先要抛弃这种执着,只要从“执着之心”这个底子的桎梏下摆脱出来,人才能取得自在。释教给咱们展现的另一个新境界,正是这种不为事物所捆绑的境界,即自在之心。释教劝咱们去取得这颗自在之心。

人要取得真实的幸福,就必须远离执着。这个也想要,那个也想得;想嫁给好男人;结了婚吧,又想看看还有没有更好的,所以就搞外遇……咱们要从这种无休无止的愿望中走出来,挣脱它的捆绑。只要这样,咱们才会觉得心境轻松酣畅,才能取得自在。释迦便是这样教训咱们的。

脸上有了皱纹,所以就想方设法去隐瞒,用得着这样吗?有了皱纹,随它去!背驼了,随它去!这有什么不好?不要牵强,要顺其天然,别为之所缚,事情就这么简略。该退休了,退休就退休,到了必定年纪要退休,这是再天然不过的事。老公在外面拈花惹草?那也是没办法的事,谁让自己变成了个黄脸婆!应该这样对他说:“老公,你就去吧,我也去找个比你更年青的。”一旦从心的桎梏中挣脱出来,就会从头焕发魅力,男人就会一个接一个地凑上来的。不过这个时分,你可别真的一个接一个地去耍哟!耍着耍着,你会变成狐狸精的,脸会变得和女魔头一样丑陋。这但是现实。我想着重的是:要把一切的执着悉数抛掉,取得摆脱后的自在心灵。只要到了这个时分,人的脸庞才会放出光荣。爸爸妈妈所赐的那张天生的脸其实没变,那光荣是从心灵深处散发出来的,很美。我说的绝对没错。

再说从苦楚中摆脱。怎么摆脱?按八正路说的去做就能摆脱。行了八正路会怎么样?会抛掉执着,取得心的自在。这样,人就幸福了。可见释教是引领咱们走向幸福的宗教,也没有什么深邃的教义思维。

释迦终其终身,孜孜不倦地在向人们传达这些思维。他一直活到了八十岁,确实是为众生奉献了终身。或许你会认为,他的临终必定是慈祥的、平静的。告知你,你错了。那时有个叫阿难的和尚一直陪伴在释迦身旁。一天,释迦深重地对他说:“阿难啊,我都八十了,成一架吱呀作响的老牛车了。”

难道你不觉得这话很动人吗?释迦是尊师,是巨人。在咱们看来,他应该不会生病,也不会老,而是永久精神焕发、神采奕奕。一个令咱们仰视的高人,到了八十岁时,居然也会唠唠叨叨地说出这番话来:“阿难啊,我不行了,腿也疼,腰也酸,牙也掉得差不多了,像松垮垮的牛车了。”听到这些,是不是觉得疼爱?我便是喜爱释迦说出的这些与俗人无异的话。 即使身体成这样了,释迦依然没有抛弃,还在为减轻人们的苦楚而奔走,讲道不辍。一天,他经过一个名叫纯陀的铁匠门前,铁匠对释迦说:“来我家吃顿晚饭吧!”咱们知道,在印度这片土地上,当时已经鼓起种姓制度了。释迦的种姓是刹帝利,是仅次于婆罗门的贵族,比铁匠的种姓高得多。按规矩,种姓不同的人是不能在一起就餐的。这便是释教的可贵之处——释迦一直致力于撤销这种种姓歧视,所以他高高兴兴地在铁匠家用了晚餐。

但是没想到,那顿晚饭吃的东西里边有毒菇。有些书里说,里边有蜕变的肉。反正总之,释迦食物中毒了。他患上了急性肠炎,或许是痢疾,成天拉肚子。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释迦依然坚持前行,讲经说法。到拘尸那伽罗时,释迦总算还是没能挺过去,离开了人世。不过,当时天上并没有呈现什么五彩祥云,也没有呈现任何天象奇迹。也便是说,释迦病倒后都没好好看过医师,就在病魔的折磨下苍凉离世。这也没什么不好,人生原本便是这样的嘛!做了好事就会死得比别人痛快——没那回事!

我反倒觉得,释迦这是在言传身教,以他自身的经历告知咱们,这便是人生的原本面目。经过释迦的人生和临终方法,咱们反而可以从他身上感受到更大的人格魅力,对他更抱有接近感和崇敬之心。

看看咱们的身边吧!那些劣迹斑斑的政治家,还不是神气活现地坐在大臣的宝座上?看到这种事儿,用不着义愤填膺,觉得“这太不像话了”!目光应放远点儿,这种人终有一天会得到报应的。 “干了坏事,还那么神气!”说这种话自身就表明你还是没有放下,还是心有所缚。别管别人,自己行好八正路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