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心经全文网
早吃素 放生问答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放生知识 临终备览
主页/ 五福临门/ 文章正文

学佛人应当掌握的三种说话诀窍

导读:学佛人应当掌握的三种说话诀窍 下面三颂是语言方面取舍的教言。先讲一个故事: 《杂譬喻经》上记载,以前有只甲鱼遭遇枯旱,湖水干涸,不能到达有食物的水池。这时有只大鹤来到旁边,甲鱼求它帮助,大鹤就把...
学佛人应当掌握的三种说话诀窍

下面三颂是语言方面取舍的教言。先讲一个故事:

《杂譬喻经》上记载,以前有只甲鱼遭遇枯旱,湖水干涸,不能到达有食物的水池。这时有只大鹤来到旁边,甲鱼求它帮助,大鹤就把它衔住飞过都邑。甲鱼一直不肯沉默,不断地问:“这是什么?”这样大鹤就开口回答,刚一开口,甲鱼就坠落地上,被人们屠食。我们不注意自己的口舌,就和这个比喻一样,随意开口诽谤或赞叹,容易成为堕落之因。

下面正式讲教言的内容。

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对境绝不能诽谤,什么对境绝不能赞叹,什么对境应当不赞不谤,不加任何评论,然后按教言谨慎取舍。这些是因果上很重要的学处,如果取舍不对,单单以自己的语言就会造下毁坏自他的恶业。语言上的取舍是一个大问题,这些方面一定要学好,日常生活当中处处要谨慎。如果没有正知正念,一天以自己的口舌就可能造下弥天罪业。

首先讲不能诽谤的地方:

不能诽谤有三种:

不谤众望所归者,不谤他人买卖物,不谤慈己善知识。

不能诽谤的方面有三种,就是不能诽谤众望所归的有德之士,不能诽谤他人买卖的物品,不能诽谤慈悲自己的善知识。

①不谤众望所归者:

众望所归者,就是得到大众信赖的人,包括古代圣贤,现代的高僧大德、世间贤善君主、有德之士等等。因为这些都是殊胜的功德田,如果自己诽谤,就会造下很严重的堕落恶趣的黑业,而且以诽谤的影响,会让众多本来有敬信的随学者失去信心,断掉善根,对他们的修行造成严重障碍。

下面讲一则《百业经》中的公案:

佛世之时,一天目犍连以神通至地狱,见一众生,身体长达几由旬,正在无间地狱中受苦。很多狱卒拖出它的舌头铺在烧红的铁地上钉住。有时候,整个舌头和身体都被火烧尽,一会儿又复活过来。很多农夫在舌头上耕地,耕牛和农夫的脚踏下去又抬起来,每一步有一个兵器出来,把舌头割成块块碎肉,这个众生受苦难忍,辗转翻滚,大声号叫。目犍连入定观察它前世的恶业因缘,但是神通力不够,他就回来问佛。

佛说:“这个众生曾经造过极大恶业。往昔无失心如来出世时,王宫里有一位三藏法师,受到王宫上下及内外城民的恭敬供养,衣食药物都非常富足。后来有位罗汉法师带着五百眷属在宫中小住之后,住到王宫外面。这位罗汉法师,相貌很好,而且具有圣者德行,所以很多人对他有极大信心,对他作很恭敬的供养承事。这样就引起宫中三藏法师的嫉妒。他在众人面前诽谤说:‘那位法师已破根本戒,他行持的不是佛法,是外道之法,都是邪知邪见,你们千万不要依止,对他恭敬供养没有利益。’听到这话的人都信以为真,以后很多人不再恭敬供养罗汉法师。当然罗汉法师心里也明白原因所在,他决定离开此地,以免三藏法师造下更多的谤业。王宫当中的三藏法师很高兴,他的名闻利养也恢复如初。但是,他死后就堕入无间地狱,就是现在地狱中受苦的众生。以他无因诽谤罗汉比丘,从无失心如来一直到现在我的教法之下,都没有得到解脱。”

目犍连又问:“世尊,他何时才能得到解脱?”

佛说:“将来正觉师如来出世时,他才得人身,在佛的教法下出家证罗汉果,在他证果时,也是受到众人的诽谤。以他无因诽谤三藏法师的缘故,生生世世中都会受到很多人的诽谤。”

凡夫如果贪著利养恭敬,见到其他大德受到众生恭敬供养,很容易以嫉妒而诽谤。这样诽谤众望所归的大德,罪过远远超过诽谤一般人的罪业。以这个诽谤会破坏很多人的善根,会中断弘法利生的事业等,罪过极其严重。

《大方广总持经》说:“以恶眼视发菩提心人故,得无眼报;以恶口诽谤发菩提心人故,得无舌报。阿逸多!我更不见有一恶法能过毁破发菩提心罪之重也。以此罪故,堕于恶道,况复毁余菩萨等。”(所以,以恶口诽谤发菩提心的菩萨,会得到无舌的恶报。佛说,没有一种恶法能超过毁破发菩提心者的罪业。以这种重罪会堕落恶道。)这部经上又说:“尔时达摩以其恶心谤持法者,身坏命终,堕于地狱,经七十劫,具受众苦。满七十劫已,堕畜牲中,过六十劫后,值遇香宝光佛,于彼法中发菩提心。于九万世犹生畜牲中,过九万世已,得生人中,于六万世贫穷下贱,恒无舌根。”

《大方便佛报恩经》上说:“假使热铁轮,于我顶上旋,终不为此苦,毁圣及善人。”对于天下的圣贤,对于各宗派的持教大德,对于人们敬仰的善人,不作随喜都不如法,何况以恶语诽谤?所以应如经典上这样发愿,任何情况下都不诽谤圣人和善人。

②不谤他人买卖物:

《安士全书》中说:“名者,立身之具。利者,衣食之源。求之甚难,坏之甚易,于欲坏之时,想到求者之辛苦,忍乎不忍?……是故坏人之名声,隐然损自己之品望,坏人之利者,隐然消自己之福缘。”(名是立身的工具,利是衣食的来源。求得名利很困难,但要破坏却很容易。在要破人名利的时候,想想求者所付出的辛苦,还忍不忍心呢?所以破坏别人的名声,暗中实际上是损坏自己的名声,损害别人的利益,暗中实际是消毁自己的福因。)所以,于人于己,都不应该随意诽谤别人买卖的物品。

经商的人,尤其要注意,因为经商和对手竞争,为了击挎对方,往往会诽谤对手的商品,这样会造下很多罪业,最后以等流果反过来会毁坏自己的名利。我们谈论商品时,不能没有根据随意诽谤商家的商品,这样也是以恶心坏人名利,心地不厚道,会折自己的福报。

③不谤慈己善知识:

善知识为我们传授能获得暂时和究竟安乐的正法,这是大慈悲的地方,对我们有大恩德。对于慈悲自己的善知识,何时都不能诽谤,否则将会斩断解脱命根,堕入极苦地狱之中。《金刚手灌顶续》中说:“薄伽梵!若有毁谤阿阇黎者,彼等当感何等异熟?世尊告曰:金刚手!莫作是语,天人世间悉皆恐怖。秘密主!然当略说,勇士当谛听:我说无间等,诸极苦地狱,即是彼生处,住彼无边劫,是故一切种,终不应毁师。”(金刚手菩萨问佛:如果有人诽谤阿阇黎,他们会感受何种异熟果?世尊告诉他:金刚手,你不要这样问,天人世间都会恐怖,秘密主我还是对你简略说一下,勇士应当谛听,我说无间地狱等的极为痛苦之处,就是他的生处,而且在地狱中要安住无量劫,所以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诽谤自己的阿阇黎。)

下面讲公案:

明朝汪会道,天性颖悟,书过目就能背诵,八岁能写文章,但是对老师非常傲慢,稍不如意就背师怒骂。一天他独坐时,忽然打呵欠,口中跃出一鬼说:“你本当大魁于天下,因为嗔怒老师,上天削去禄籍,我也从此离去。”说完不见。汪会道再翻以前的书,茫然不识一字。所以如《水木格言》所说:“不敬上师之人,纵通百论无义,水中枯树百年,不会生出绿叶。”比如善星比丘作佛侍者二十四年,十二部经都能讲,但心不清净对佛轻毁,在他离佛七天之后,就堕为饿鬼。

《二规教言论》当中说:“何人若不报恩德,则彼无智无稳重,有愧谨慎正直等,其余诸德亦无有

。”(如果一个人不知恩报恩,那他不会有智慧也不会有稳重,其余有愧、谨慎、正直等方面的功德也不会具有。)

以上讲了不能诽谤之处,就是大德、商品、自己的善知识不能诽谤,在这三个方面禁止任何诽谤,如果作诽谤,就会毁坏自己的相续。

下面是讲不能赞叹的地方。

不能赞叹有三种:

不赞众夫所指者,不赞自大愚昧者,不赞幼稚之孩童。

不能赞叹的有三种人,就是不能赞叹众夫所指之人,不能赞叹自大愚昧之人,不能赞叹幼稚的儿童。

①不赞众夫所指者:

众夫所指者,就是触犯众怒之人。

为什么不能赞叹众夫所指者呢?《萨迦格言》上说:“若人过越赞劣者,次后自己受毁谤,如向空中掷粪便,其落掷者之顶上。”如果过分赞叹下劣者,次后自己会受到诽谤,就象往虚空抛掷粪便,最后粪便会落在自己头顶上。因为大众公认这是恶人,你反而赞叹,完全和大众心意相违,在人们的感觉当中,你也是恶人的同类,故会失坏自己的名誉。

②不赞自大愚昧者:

《萨迦格言》说:“恭敬之境即圣者,恭敬劣者即祸根,乳汁对人是甘露,若畏毒蛇则增毒。”恭敬的对境本来是圣者,如果恭敬下劣者,将成祸害的根源,比如乳汁虽然对人来说是甘露,但如果以它喂毒蛇,只会增加毒素。所以,我们说话也要为对方负责,如果对于自大愚昧的人作赞叹,实际上就是害他,因为他本来自大、愚昧,以你的赞叹只会增上他的烦恼、愚痴,让他中毒。一般来说,赞叹他人应当是善法,但不应机的赞叹也是一种甜蜜毒药,会让对方中毒。

③不赞幼稚之孩童:

人的性情在青少年时期尚未决定,这时通过教育对于他日后的成长有很大作用。成人之后,性格已趋稳定,要想改正不良习性,就有很大难度。所以在性情未定的青少年时期,须要作良好的教育。孩子小的时候,心理的放纵和收敛完全是随父母的喜怒而转,所以对于聪明有才智的孩子,尤其要抑制他的骄慢自负,严加教育,把他安置在良好规矩当中,打好贤善人格的基础。如果不懂教育方法,父母溺爱子女,天天赞叹,则只会助长他的骄慢放纵,一旦坚固成性,再想收敛就来不及了。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君主法规论》当中这样说:“五岁之前爱诸子,十岁之间如敌打,年至十六岁之后,爱护诸子如亲友。”(在五岁以前要以慈爱的态度养育幼小的孩子;在五岁到十六岁之间,要象怨敌一样折伏孩子的恶习,让他进入善规当中;十六岁以后已经成人,爱护自子应当象对亲友一样。)

下面讲一个故事:

现代国学大师钱穆,八岁时就能背《三国演义》。一天晚上,有客人让他表演,他背得很出色,客人都赞叹,只有父亲不说话。第二天,在路过一座桥时,父亲问:“你认得‘桥’字吗?”钱穆说:“认得。”父亲又问:“木字旁换成马字旁,认得吗?”钱穆说:“认得,是‘骄’字。”父亲又问:“‘骄’字何义,你知道吗?”他又点头说:“知道。”父亲顺势挽着他的手臂轻声问:“你昨晚背《三国演义》时,有没有和这个‘骄’字接近?”钱穆如闻雷震,低头默默不语。

后来钱穆成为谦谦君子、国学大师,和幼时的家教大有关系。

以上讲了不能赞叹的三种人。众夫所指者不能赞叹,这样的赞叹只是让自己出丑而已。自大、愚昧的人不能赞叹,赞叹只是用花箭刺伤他而已。小孩不能赞叹,赞叹只是让他骄傲发狂而已。

下面讲不作赞叹也不作诽谤的对境。

不赞不谤有三种:

不赞不谤自亲属,不赞不谤陌生师,不赞不谤一切人。

不赞不谤的方面有三种,就是对于自己的亲属不赞也不谤,对于陌生善知识不赞也不谤,对于一切人不赞也不谤。

①不赞不谤自亲属:

为什么不能诽谤自己的亲属呢?《格言联璧》上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在世间,能够在这一生当中,成为一家人很不容易,彼此作为父子兄弟等都有很深的因缘。母子血气相关,兄弟情同手足,这是人间极为难得、极应珍视的情义,所以对待亲属,应当有亲爱忠诚的善心,有安乐共同分享,有苦难共同承担,即使有家丑也不应外扬,这样才会有一个和睦的家庭。如果对于自己的亲属攻击诽谤,这是破家之相。家庭好比是一棵大树,里面不和,互相攻击诽谤,小的方面会折断枝叶,大的方面会断根而破亡。所以对于自己本应慈爱的亲属不能作任何诽谤。

为什么赞叹也不合适呢?因为外人听你赞叹,觉得只是“黄婆卖瓜,自卖自夸”,而且,我们一般对自己的亲属有很强的爱执,赞叹亲属容易在某种功德方面过分夸大,这样反而成为引生诽谤和讥笑的因。所以,一般也不能当众赞叹亲属。

②不赞不谤陌生师,不赞不谤一切人:

陌生的善知识自己没有接触过,一般在不了解的情况下随口赞叹,容易产生功德方面增减的过失,诽谤更不应当。所以还是不作评论、安住在舍心当中比较合适。对于任何陌生人也是这样,不能赞叹也不能诽谤。

宋代真净禅师一次推举希广禅师住持五峰,当时下面的人议论纷纷,很多人都认为广禅师粗疏、笨拙,没有应世之才。等到广禅师住持时,律己精严,临众宽裕,不久,寺中各种弛废之事全都立起来了。僧人们争相宣传。真净禅师听了之后说:“学者怎么能轻易诽谤或者赞叹人呢?”

通过这个公案,我们也能明白,补特伽罗的相续很难以了知,对人不能轻易就下定论。究竟了知补特伽罗的相续,只有佛才有这种智慧力。比如,佛世时,舍利弗以智慧观察一个老人,认为他没有种过出家的善根,这个判断就是有错误的,后来佛眼照见他八万劫前种过善根,可以出家。所以连大智慧的舍利弗都不能彻底了知补特伽罗的相续,何况一般凡夫呢?一般人作评论,只是根据眼见和耳闻,但是这样的根据有多大可信度?单凭这一点,就对人下定论很不合理。比如一个人本来没有某种过失或者功德,但经过某人的渲染,加上下面一帮人的附和,妄语也会成为人们心中的“定论”。所以,对于陌生人,不能以传言为根据随意诽谤或赞叹,实际上,别人与你有何关系?为什么那么喜欢说长说短?喜欢讲是非的人,就是喜欢多事、喜欢造业、喜欢破坏自他相续的人。我们要记住华智仁波切的教言,对待陌生人,以不赞不谤为稳重。

以上三颂总的来说,就是教人要言语谨慎,不该诽谤的绝不能诽谤,不该赞叹的不能盲目赞叹,不该评论的也不能随意评论。《盘山语录》上说:“修行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干己者,口不可说,心不可思,但口说心思便是昧了自己。若专练心,常搜己过,那得闲工夫管他家屋里事?”陈眉公说:“言语之道,似小实大,有一言而伤天地之和,一语而折终身之福者,切须点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