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一阐提”?《大般涅槃经-梵行品》说:“一阐提者,不信因果,无有惭愧,不信业报,不见现在及未来世,不亲善友,不随诸佛所说教诫,如是之人,名一阐提。”《大般涅盘经-一切大众所问品》亦云:“若犯四重,作五逆罪,自知定犯如是重事,而心初无怖畏惭愧,不肯发露,於佛正法,无护惜建立之心,毁訾轻贱,言多过咎,如是等人,亦名趣向一阐提道。”
大悲寺盂兰盆节那么如此大奸大恶、十恶不赦之人,佛为什么说他也能成佛呢?《大般涅槃经-如来性品》说:“我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即是我义,如是我义从本已来,常为无量烦恼所覆,是故众生不能得见。……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以是性故,断无量亿诸烦恼结,即得成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烦恼覆故,不知不见,是故应当勤修方便,断坏烦恼。”
就是说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只是被无始以来的业障烦恼遮覆住了,不能够显现出来。只要依照佛的教授持戒修行,断除所有烦恼罪障,一切众生都能成佛。当然也包括一阐提人。
‘如《大般涅槃经-如来性品》说:“佛为众生说有佛性,一阐提辈流转生死,不能知见。……彼一阐提虽有佛性,而为无量罪垢所缠,不能得出,如蚕处茧,以是业缘,不能生于菩提妙因,流转生死无有穷已。”《高贵德王菩萨品》:“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忏四重禁,除谤法心,尽五逆罪,灭一阐提,然后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三宝佛性无差别相,犯四重罪,谤方等经,作五逆罪及一阐提,悉有佛性。”
放生可见犯五逆四重、一阐提人,若能诚心发露忏悔,洗心革面,努力净除罪障烦恼,还是可以见性成佛的。比如提婆达多,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兄弟,专门与佛作对,屡次害佛、出佛身血、破坏僧团、犯五逆罪。他将毒药涂在指甲上,让众弟子抬着去往佛所,欲伤佛令其毒发,没想到脚刚一落地,地下便涌出大火,遍烧其身。提婆达多瞬生悔意,刚想说一声“南无佛”,只说出“南无”两字就活着堕入阿鼻地狱之中。佛告诉阿难,提婆达多要在地狱中呆到贤劫尽时,方能偿尽罪障出离恶趣。之后辗转生在天上,经六十劫后再生为人,成就辟支佛果,号“南无”。佛告诉阿难,因为提婆达多于一瞬间发起了向佛忏悔的善意,所以福报很大,难以譬喻,更何况她本身就是个博古通今,悟性很高,有所果证,闻过不忘的人,因为这样的因缘,六十劫中不会堕于三恶趣,又因为他在最后时刻,生起和悦的心,说出“南无”两字,所以后来会成就辟支佛,号“南无”。
关于一阐提人经过忏悔业障、净罪积资,亦能修行成佛。这里还有一个有名的典故——“生公说法,顽石点头”

一阐提人虽可成佛,但要经过非常长久的时间来忏除罪障,相比一般修行者来说,要绕很久很长的一段弯路。可即便如此,也是值得的。因为众生皆有佛性,本自具足,皆堪做佛。
生公说法,顽石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