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诸有情,皆随业力转;业为其眷属,业为其伴侣;随业而往生,不定如轮转;或处天人中,或居四恶趣。——《本事经》我们如何相信轮回?在轮回这个问题上,佛陀是我们最高的权威。在最初觉悟之...
数落你梵天的非正义,你创造了掩盖错误的世界。——《本生经》巴利语中,相当于其它宗教创世上帝一词的是Issara(梵文Is-vara),毗湿努或梵天。佛陀在好多场合中,否定了永恒灵魂的存在,只在为...
茫茫生死海,凄凄度海人;自业共业聚,轮回无止期。——《那烂陀》业的运作过程具有极为复杂的规律,唯佛陀能究竟了悟。要想对此难题有一个一目了然的认识,人们就有必要依据阿毗达磨,精通...
诸比丘,此生命之始不要知。被无明覆盖、被贪欲束缚之有情众生,相续沉浮,轮回世间之最初无可知晓。——《相应部》佛教徒不仅把生死轮回看成是一种理论,而且视其为可以被证明的真实。...
欲知过去事,今生受者是;欲知未来事,今生作者是。——《因果经》一个人是否注定要决定无误地受报于所做的一切?没有这个必要!在《增支部》中,佛陀说:“若有人说,人们必然依其...
诸法心先导,心主心造作,若以清净心,或语或行业,是则乐随从,如影不离形。——《法句经》业业在巴利语,原意为行为或造作。一切身口意所造作的有意念的活动统统称之为业。它包罗了“思想...
此法博大精深,难见难知,寂然高尚,不落逻辑,微妙甚深,唯有智者得见之。——《中部》《三藏》虽然佛陀已经涅槃,但是他在漫长、成功的行化过程中所传教的崇高佛法,全部毫无保留地传授给...
我们对自己的幸福快乐和痛苦忧恼负责,自己创造自己的天堂,自己挖掘自己的地狱,自己是自己命运的设计师。——那烂陀业(1)是道德因果规律,轮回是其必然结果,佛教的业与轮回相互关联。它...
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内心,不能以金钱、权力、荣耀以及征服来衡量,如果以强迫等非法手段获取或误用,乃至以执著的态度来看待这些世间之物,它们就会成为占有者痛苦和悲伤的根源。——那烂...
世尊善解法,自悟即得果,诚请过来看,导引入涅槃,唯有智慧者,各自得明了。——《中部》佛教的基础佛陀自己觉悟、并向人类宣说的四圣谛是佛教的主要特征及不可动摇的基础。这就是:1、苦...
如来如不来,圆融真俗谛;善巧方便法,众生随类解。——《大事》佛陀慈悲、成功的弘化事业一直持续了45年。自35岁成道,80岁涅槃,他以身教和言教利益人类大众,一年到头,或独自一人,或在众第...
日照于昼,月辉于夜。刹帝利因盔甲而荣,婆罗门以禅定示贵,佛陀的慧炬光照日夜。——《法句经》佛陀是人类最圣者,但不会永存,如同其他众生一样,有生老病。他意识到将在80岁涅梁。但他常...
世尊正觉悟,广说解脱法;殷勤劝出离,犹如慈母心。——《中部》在世界所有宗教导师中,佛陀可以被认为是精力最充沛,行化最活跃的宗教领袖。除了照应身体需要外,他整天都在为弘法利生的事...
悭者不生天,愚者不布施;智者常随喜,后必得安乐。——《法句经》频毗莎罗王频毗莎罗王统治着以王舍城为首都的摩揭陀国。他是佛陀第一王家大护法,15岁登基,在位长达52年之久。悉达多太子...
犹如坚固岩,不为风所摇,毁谤与赞美,智者不为动。——《法句经》为了人类的福祉,佛陀忘我地行化各地,没有贫富贵贱之分,他的信徒遍布社会的最高层和最低层。人们对他的爱是自发的,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