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乘起信论》讲到这个菩提心(整个大乘佛法的根本思想是菩提心),诸位受了菩萨戒也知道,你失掉了菩提心,你所有的断恶、修善、度众生,只是一个人天的善法;没有菩提心的摄受引导,你跟无上菩提就不相应。这个地方,马鸣菩萨说:菩提心有二种,一种菩提会退,一种菩提心不会退。有些人发了菩提心,他容易退;有些人发了菩提心,不容易退。原因在哪里呢?《起信论》上说:如果你的菩提心,是依止事相的因缘所发的菩提心:诶!你看到三宝的庄严发菩提心;或者遇到人,有善知识摄受你,你也发菩提心

什么叫不退转?就是说:所有人的菩提心都退了、都不想行菩萨道了,你还是可以行菩萨道。你不会受外在人事的变化,而退失菩提心。就是说,我们一个人会退失菩提心,这个地方,不共无明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就是说,一个人,你从来不知道什么叫作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来不知道有这种观念,你也可以发菩提心。是的,那你这个菩提心的中间,有一个我执──我爱、我见、我慢、我痴这四种烦恼,在加持这个菩提心。这个时候,你的菩提心是危险的菩提心。就是这个自我意识,一个人的私心,是很难跟菩提心共存的。我们行菩萨道,虽然不能够马上断恶、修善、度众生;但是有一些基本的概念,你刚开始不得不建立,因为这个牵涉到你的种姓──大乘圆顿的种?铡D隳芄簧钚拧缸灾沂俏闯芍穑罘鹗且殉芍穑涮逦薇稹梗愎馐巧钚耪庋乃枷耄械哪婢诚智埃荒芄挥跋炷愕钠刑嵝摹>褪遣欢诺氖馐ぃ谟谒囊桓霾簧鹦裕换嵋蛭庠谝蛟刀稹5比荒闫刑嵝募峁蹋愕某沙す痰敝校淙换嵊心婢常沧驳模坏亲苡幸惶欤隳芄徊欢系赝吓馈D敲醋食帜愕模筒恢皇亲诮痰男判亩眩嵌阅谛囊恢稚罟鄣闹腔郏谧食肿拍闱敖?
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我们不要小看第七意识──这个不共无明,它是那么微细,好像它也不能造什么罪业;但是你看「真义心当生,常能为障碍,俱行一切分,谓不共无明」。从大乘的角度,它的过失是非常严重、非常严重的。它把我们凡夫的心态跟佛的心态加以区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