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斋主人: 楞严经中说“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心性”为什么要到处“还”呢?就说因缘和合不就行了吗?古兄说:“还——为了体验缘起性空,而且是从明显的粗分缘深入到微妙的微细分缘”,“还”是有破的成分在,您说的不错。但是“还”完后,找到那个“还”不掉的东东,这个是否是中观宗不太爱做的事情啊? 二麻子: 这里有根稻草,能不能救命就不知道了……从“不汝还者”,明兄就想到不还者是个什么东东,这似乎添了点东西呢。不汝还者,非是个东东吗?这话里,麻子强调的不是“东东”一词,而是“是”字。 明心斋主人: 是不是和这段有关啊?“我真文殊,无是文殊。何以故?若有是者,则二文殊,然我今日,非无文殊,于中实无,是非二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