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碍,我们修行的障碍,一般说是;愿消三障诸烦恼。三障是惑障、业障和报障。惑障,又包括烦恼障和所知障。烦恼障是事障,逢缘对境的时候才生起贪、瞋、痴、傲慢和怀疑,它是中断的...[浏览全文]
怪病霍然而愈·观世音菩萨灵感故事选 怪病霍然而愈观世音菩萨灵感故事选 经过三个多月,根本无法见效,孙立人将军夫人张清扬女士以朋友的立场劝她念观音菩萨,她遵循了朋友的善意...[浏览全文]
脱名缰利锁,乘法船遨游。...[浏览全文]
怨深似海 怨深似海 在本质上,生命都有相等的价值,无所谓高低劣下之别,但在以人为主的世界中,有时对待自己的同胞,尚且如蝼蚁般的践踏残杀,更遑论能以何等的胸怀来对待非我族类的...[浏览全文]
“悲”:观世音菩萨。所谓“悲”,就是恻怆他人之苦而欲救济之心。《大乘义章》曰:“爱怜名慈,恻怆曰悲。”那为什么叫“观世音”呢?《法华经》解释:“...[浏览全文]
优波笈多修得阿罗汉果后,仍然继续在摩偷罗国的那哆婆哆寺,跟随舍那婆私修习佛法,后来他才开始独自外出参学。「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生命的消失是很平静、很自然的一件事。...[浏览全文]
佛在世时,有一群比丘跟随佛陀修行,比丘们都必须出外托钵。有一天,有位比丘在托钵时,看到某户人家有位美貌的女子,这位年轻比丘虽然已经出家,却对这名女子心生爱恋,但他因无法...[浏览全文]
宋代青原禅师有参禅三重境界说: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之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之深,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这让我觉得,这三重境界说,与息灭妄念的三个层次...[浏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