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习气已然磨尽,则潜意识的障碍消失,心无素物,净裸裸,赤洒洒,真识独露,八识全部转识成智。这时不再有集谛,也不再有苦谛,也无须道谛的修习,而灭谛常在。还有什么喜怒哀乐...[浏览全文]
恶言招来的苦报 从前,舍卫城中有一个富翁,名叫师质,信奉佛教。有一天,他准备了美好的饮食,虔诚地供养佛陀和僧众。佛陀受过供养,又开示一番,就领着众僧回到精舍。 归来的...[浏览全文]
宋朝宦官卫绍钦,任皇城内外都巡检(似类警察局长)。这个人生性刻薄,又不听人劝,部属都不依附他。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3年),江东有僧人,赴京申请修建天台寿昌寺,并说寺院...[浏览全文]
思路决定出路思路决定出路有人曾经对人们在人生定位、心态、思维模式、职业发展、人际关系、爱情婚姻、做人做事、能力培养、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的重要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了针对很...[浏览全文]
恶缘成熟之时 我们之所以受到伤害、遭受痛苦、遭遇违缘,其实都是因为自己往昔造业的缘故。自己往昔也曾、结下了恶缘,现在因缘成熟了,就会有这样的结果。既然都是自己造的业,...[浏览全文]
感应道交的原理 ...[浏览全文]
讳古昆,广信人,年十余出家,旋即受具,既悟向上,复修净业,自行化他,唯诚唯恳,后往明州西方寺,以终焉,师自发心至终,日持佛号六万,二时回向,寒暑无间,光绪十八年秋,略示...[浏览全文]
意(manyana)和识(vijnapti)是从阿赖耶中产生的。识(又译作表识,记识,包括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六识,又称前六识 译者注)引生所有感受、想法、概念和思想的现行...[浏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