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观经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心是无形无相的,怎么说有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呢?通常说的;三十二相,八...[浏览全文]
我们要怎样报佛恩?如教修行就是报佛恩。佛教我们什么?这个要知道。在净宗法门里面,教导我们的,《无量寿经》上所教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八个字。发菩提心就是真诚心,念念...[浏览全文]
佛陀住世的时候,舍卫城中有一个富翁,名叫步知加,年幼时,父母就去世,因此,步知加童年就没有好好受过教育。 步知加的性情很偏执,动不动就发脾气,没有人敢亲近他,所以没有一...[浏览全文]
心生邪念就是魔 心生邪念就是魔 邪念一生便成魔。当然,一辈子不生邪念的人几乎没有,但一辈子守身如玉保持自己的操守不沾污垢的人却很多。他们通达人生,深知放纵邪念的恶果,他...[浏览全文]
佛经上把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分为“清净的造作”(净业)与“污染的造作”(染业)两种。“善念”、“恶念”和“无善无恶的念头”通通是属于“污染的造作”。“心不动念”、“了知境界...[浏览全文]
佛说:;死亡的律法是无人能幸免的,包括我。而这个世间也不会存在着永恒不变的事实。其实,人从出生那天起,就已经开始走在了通向死亡的路上。不论走路的态度是辛苦还是慵懒,认真...[浏览全文]
有一位信者问无德禅师道:;同样一颗心,为什么心量有大小的分别?禅师并未直接作答,告诉信者道:;请你将眼睛闭起来,默造一座城垣。于是信者闭目冥思,心中构画了一座城垣。信者:...[浏览全文]
远行与独行,无形隐深窟。谁能调伏心,解脱魔罗缚。僧珈逻仕达是舍卫城的一位长老比丘。他的妹妹生下儿子时,以他的名字为名。这男孩后来也出家为比丘。有一次这年轻比丘停留在某个...[浏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