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前不说别人好,人后不说别人坏’的人不多,当你发现你的朋友在你背后说你坏话,最好能以包容及谅解的胸怀泰然处之,这样才能化解误会,保持友谊。凡是人就多少会有一些毛...[浏览全文]
国王舍人身,转世为鱼,供百姓充饥 有一天,佛在罗阅祇竹园精舍,贤者阿难从座位起身,将衣服理顺后,长跪合掌,禀白佛陀:“世尊!请问您与阿若憍陈如等同行的五位大德,宿世种...[浏览全文]
六祖云:;淫性本是净性因,除淫即是净性身。世人迷净性,故有淫欲,除卸淫欲,即见净性。清净之性,是我们不迷的本来面目,因此,淫性是可以除,普门品云:;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浏览全文]
法门无量。而有大小乘之分。小乘但求自利。独善其身。大乘志在利他。广度群品四无量心。修六波罗密。饶益有情。同出苦轮。同生极乐。此虽先求己利者。实正欲利他也。岂彼小乘求出三...[浏览全文]
圆瑛大师(1878-1953)与太虚大师(1889-1947)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为振兴佛教事业奉献出全部身心,而在佛学理论上又各有千秋的佛门双譬。1989年太虚大师诞生一百周年时,我写了一篇题...[浏览全文]
圣严法师:察觉到自己的偏执 有一对恩爱夫妻,在结婚多年以后,还是离婚了。办离婚手续时,两个人都很难过,连他们自己都想不通:明明两个人感情很好,怎么可能走到这一步呢?原来...[浏览全文]
问:现在我想学的东西很多,对于生命的存在和天地万物的法则都很感兴趣。我想首先请问:‘做人的意义在哪里?’佛教认为人生是苦,人因有欲望而痛苦,所以要修行得解脱。可是...[浏览全文]
(一)由禅入净的实践圆瑛大师,福建古田县人,十九岁于鼓山涌泉寺拜增西和尚为师。二十一岁从福州到江苏常州天宁寺,亲近禅宗尊宿冶开禅师修禅六年。时常定境现前,身心廓然,曾于...[浏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