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用功,固宜专精。然凡夫妄想纷飞,若不加经咒之助,或致悠忽懈怠。倘能如丧考妣,如救头然之痛切。则于一行三昧,实为最善。若以悠忽当之,久或懈惰放废,固不如兼持经咒为有把...[浏览全文]
食肉一事,大是怪事,但以习行即久,不知其非,凡以为礼。故祭天地,祭祖宗,奉父母,待宾客,皆以肉为表示诚孝恭敬之物。世间圣人,不说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理,亦随顺俗情而行...[浏览全文]
大悲香灰原文 无垢子心经注,似是而非,不可看,亦不可流通。以彼用宗门之言句,作炼丹之表示,令未识禅家宗旨者,走入炼丹运气一派,其误人坏法也大矣。所言之病,当系房事过...[浏览全文]
印光法师《灵岩法要》 佛法自古印度传于中国,曾有八大宗派兴盛于世而光大佛法之弘传。众生自是各取所需,而各得其益。然于今末法之时,因根机陋劣、五欲炽盛、大圣隐没,自力难修...[浏览全文]
印光祖师劝吃素 佛法是最讲孝道的,佛弟子最究竟的孝道是度化父母能信佛念佛,将来永离生死之苦。话说回头,如果父母的业障确乎重,不但不信佛,对佛法还有反感,你又不能劝勉他...[浏览全文]
文/huolian1927年5月,张汝钊女士以她卓越的才能被聘任宁波图书馆首任馆长,她组织人员将薛楼近9万卷藏书进行悉心整理修补,分类编目,于当年9月顺利开馆,开始谱写宁波公共图书的历史。...[浏览全文]
印度佛教理论基本由佛教的哲学本体论、佛教哲学方法论、佛教宇宙观、佛教人生观、佛教宗教观、佛教政治观、佛教伦理观和佛教美学观等几部分构成。一、佛教哲学的本体论:“缘起性空...[浏览全文]
上古时代的梵天创造了所有的时间,空间和因果,创造了整个的世界,然后就进入永恒的冥想之中;漫长的岁月过后,时间转眼到了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王子在菩提树下莲花宝座中顿悟成佛,当...[浏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