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心经全文网
入门须知 佛学常识 在家修行 佛与人生 佛化家庭
主页/ 入门知识/ 文章正文

新形势下天台山如何发挥“海上丝路·茶叶之路”源头的作用

导读:新形势下天台山如何发挥“海上丝路·茶叶之路”源头的作用“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经济发展及外交事业的一大重要构想。也有研究者根据不同历史时期主要的贸易商品,将“丝绸之路”称为瓷器之路、茶叶之路、香料...
新形势下天台山如何发挥“海上丝路·茶叶之路”源头的作用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经济发展及外交事业的一大重要构想。也有研究者根据不同历史时期主要的贸易商品,将“丝绸之路”称为瓷器之路、茶叶之路、香料之路。

天台山正是“海上丝绸之路” 茶叶之路源头。在新形势下天台如何发挥更为积极的新作用,是本文试图解决的话题。

一、 天台山是“江南茶祖,韩日茶源”,“海上丝绸之路” 茶叶之路源头。

(一) 天台山是江南人工植茶的肇始地

1、 汉末高道葛玄天台华顶山植茶成为江南人工种茶第一人。

据史料记载,天台山种茶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汉末,距今1700多年前,汉末至三国吴赤乌年间,著名高道葛玄“植茶之圃已上华顶”,留下“葛仙茗圃”,这是讫今有文字可考的江南最早人工植茶之圃,葛玄也就成为讫今有文字记载的江南人工种茶第一人。

葛玄栽茶的史料自南宋至清代均有记载。比如长期在天台山桐柏修道、被尊为道教南宗五祖之一的宋代白玉蟾《天台山赋》:“寒山、拾得兴国清之伽蓝。智顗、普明起定光之法窟。释子耘药,仙翁种茶。”明代高僧传灯《天台山方外志》卷十三·古迹考条记载:“茶圃,相传为葛玄种茶之圃已上华顶。”清志史学者张廉元《天台山全志》记载:“茶圃,在华顶峰旁,相传为葛玄种茶之圃。”由此可见,葛玄对天台山茶产业及茶文化的贡献早已被历所认同。

1999年,时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家扬先生,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古茶树专家虞富莲研究员和茶文化专家姚国坤研究员,共同考察了天台山华顶归云洞前葛玄茗圃遗址,对现存的33丛茶树进行观察,分析出属于进化型古茶树的结论。王家扬先生还专门写道:“葛玄茗圃为三国吴时高道葛玄住山修炼时的植茗之圃,位于天台山莲花峰南麓归云洞前。今归云洞口有茶数丛,属进化型古茶树。

2 、南朝谢灵运将天台山茶播种在杭州下天竺,成为西湖龙井茶的始祖。

据1990年10月25日出版的浙江日报刊登著名作家于冠西《西湖茶事》一文称:史载苏东坡任杭州知事时,曾考察过西湖龙井茶的历史。认为杭州最早的茶种是南朝诗人谢灵运在杭州下天竺翻译佛经时,从天台山带来茶籽播于下天竺香林洞,后来形成了杭州的“香林茶”,它便是现今西湖龙井茶的前身。1995年出版的《西湖全书》中的《西湖龙井茶》分册开篇也开章明义写道“西湖茶树天台来”。

陆羽在《茶经》中提到杭州产茶时写道:“钱塘生天竺、灵隐二寺”,就是说杭州最初的产茶源自佛门天竺、灵隐二寺。天竺建寺约1600年历史,因此杭州产茶历史最早也只能追溯到1600年前,这也正是史料记载谢灵运凿山开径上天台山的南北朝时期。后来,天竺茶、灵隐茶又逐渐演化为今天名冠天下的西湖龙井。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枫在《浙江名茶处处香》一文中也指出:天台山传播的茶种成就了世界级的名茶——西湖龙井。

3、江南各地名茶源头在天台山。

王鹏任在《天台山云雾茶:江南茶祖·韩日茶源》一书中,更是罗列了许多史料,证明天台山人工植茶的历史为江南一带最早,还积极发挥了向周边甚至更远地区传播普及的历史作用:

新昌县陈百刚、黄志益等先生在其编撰的《大佛龙井》一书中认为:唐时,已是全国八大名茶产地之一的越州(即绍兴地区)出产的越州茶、日铸茶、剡溪茶等名茶的前身就是天台山云雾茶;

我国四大茶叶泰斗之一的陈椽教授在《中国茶叶通史》中提出:“茶由台州(天台)传到庆元而入福建”。可见著名茶乡福建的茶种也源自天台山。

4、天台山茶种向全国各地传播。

根据陕西省紫阳县的相关史料记载:北宋年间,中国道教南宗始祖、天台山紫阳真人张伯端曾云游至该县,在县内瓮儿山下潜心修道,同时还开圃播茶、研究茶艺,对当地茶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紫阳县即因他而得名,成为全国唯一一个用道教名号命名的县份,如今,紫阳县出产的紫阳茶仍是川陕地区重要的文化名茶之一。

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天台山云雾茶茶种又被新疆、内蒙、西藏、黑龙江、甘肃、山东等六省引种,种播千里,广植于长城内外、大漠边陲甚至雪域高原。

由此可见,天台山的种茶历史虽然不是全国最早的(据史料载,最早种茶历史是西汉的蜀地),但天台山却是国内众多名茶,尤其是绿茶名茶的源头。

(二) 天台山是禅茶文化的发源地。

茶文化的起源,往往与佛道有关。天台山是佛宗道源地,悠久的产茶历史,也伴随着以茶养生、以茶敬佛、茶禅一味的道家、佛家茶文化一起发展和丰富,内涵精深。

汉末高道葛玄之所以在天台山种茶,是因为仙道家已将茶作为养生、修炼、陶情之物。西晋(265~317)道士王浮在《神异记》中有“丹丘(天台山别称)出大茗,取之生羽翼”的赞誉。不仅说明西晋时期,天台山的茶产业和品质已经达到一定高度了。而且也反映出,道家把饮茶作为升仙的“助力器”,十分推崇。前述中国道教南宗始祖、紫阳真人张伯端向外传播茶种和茶文化,也是道家推动茶文化的一个例证。

随着佛教文化的兴起,天台山云雾茶由“仙茗”演变为“佛茶”。

智者大师在天台山创立了佛教天台宗的同时,积极提倡饮茶参禅,所谓“茶禅一味”。天台山佛教僧侣在揭示茶与禅的深妙境界中,不但是亲身实践者,更是积极倡导者。

当年谢灵运移种天台山茶种到杭州,也与谢灵运去杭州下天竺翻译佛经有关。

天台山国清寺的中唐诗僧皎然,在他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中写道:“此物(指茶)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诗中提出的“茶道”一词,是中国乃至世界茶文化发展史的最早记录。

所有佛教茶事中,最著名并带有神秘色彩、影响深远的,当推宋时天台山石梁方广寺的“罗汉供茶”。

明《天台山方外志·灵异考》记载:景定(1260年-1264年)中贾丞相似道,命僧妙弘建昙华亭,既成,供五百圣僧茶,瓯中一一现异花,犹夫常也。中现四字曰“大士应供”,聚观者神之。这就是天台山石梁方广寺在宋时名扬中外的“罗汉供茶”。

天台山石梁方广寺相传为五百罗汉应真之地,《西域记》载:“佛言震旦天台山石梁方广圣寺,五百大罗汉居焉。”方广寺僧每日以茶供养罗汉,于是产生了“罗汉供茶”的“灵异”事迹。

宋林表民在《天台续集》中详细记载了此事: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任台州知州葛宏闻此,率众来到天台山石梁罗汉阁煎茶应供,俄顷见罗汉阁上“四周昼阴深邃处”,亦“有茶花数百瓯,或六出,或五出,而金丝徘徊覆面。三尊尽干,皆有饮痕。”

宋时前来求法的日本高僧天台宗大云寺主成寻,在《参天台五台山记》一书中也有描述:“熙宁五年(1072)五月十九日戊戌辰时参石桥,以茶供罗汉五百十六杯,以铃杵真言供养。知事僧惊来告:茶现八叶莲花纹,五百余杯有花纹。知事僧合掌礼。”

天台山的“罗汉供茶”是以茶敬佛,茶禅一味的典范。这既是艺术,也是崇佛、敬佛的思想体现。

(三)天台山是我国茶种和茶文化对外传播的始发地

天台山是天台宗的发祥地,禅宗重要的弘法道场。天台山佛教文化积淀丰厚,是中国佛教文化的典型代表,在日本、韩国、东南亚都有很大影响。而天台山的茶种和茶文化,正是与天台宗等文化传播一起,传往海外的

1、天台山是日本茶种和茶文化的源头。

宋释志磐《佛祖统纪》卷10载,唐天宝三年(744)冬,章安灌项(智者大师的高足)的再传弟子鉴真(687~763)第四次东渡日本,从明州(今浙江宁波市),经宁海,巡礼天台山国清寺,带去不少佛教天台宗的经典著作及茶叶等许多物种。天宝十三年(754)春,鉴真第六次东渡告成,在日本大力弘扬天台教义,从而揭开了天台山与日本文化交流的序幕。

鉴真圆寂后,日本天台宗创始人,鉴真弟子最澄(767~822)入唐求法。据日本《日吉社神道秘密记》载,唐贞元二十年(804)7月,日本国钦派最澄禅师及翻译义真等赴中国天台山国清寺学佛。8个月后,于公元805年春乘遣唐使船回国。

最澄在天台山带回佛教经文的同时,还从天台山带去茶籽。回国后播种在日本滋贺县比睿山日吉神社旁,后人称之为日吉茶园,成为日本最古老的茶。在日吉茶园旁,竖有“日吉茶园之碑”,碑文中还写有“此为日本最早茶园”的说明。

此后,弘法大师空海(公元774-835)来到天台国清寺取经,回国时也带回茶籽,种于京都佛隆寺等地,并发展成为日本太和茶发祥承传地。至今,在佛隆寺还竖有“太和茶发祥承传地碑”。同时,空海还特地把中国天台山制茶工具“石臼”带回日本仿制,从此中国的蒸、捣、焙、烘等制茶技艺传入日本。

两宋时,日本高僧成寻、荣西、道元等禅师先后来到天台山学佛,他们回日本时,也都带回茶种、茶叶培植技术及茶文化。

宋熙宁五年(1072年),日本天台宗大云寺主成寻(1011-1081年)率徒众等七人入宋,登上了向往已久的天台山。他们还巡礼了五台山等地。宋神宗曾诏赐紫衣,授“善慧大师”称号。熙宁六年,成寻弟子五人归国,携回400多卷佛经典籍。宋神宗托其带回《回赐日本国书》,并赠予金泥《法华经》。成寻留住中国9年,著有《参天台山五台山记》八卷,记载了沿途许多僧俗轶事,其中首次将“罗汉供茶”向日本僧俗传播。成寻圆寂后被敕葬于天台山国清寺,并建塔题称“日本善慧国师之塔”。(日本《本朝高僧传·成寻传》)。

荣西(公元1141—1215年)两度上天台万年寺学佛,在潜心钻研佛学的同时,还了解茶道,亲身见识并经历了“罗汉供茶”。荣西回国后,在布法的同时,还陆续在多地撒下茶种,使中国茶种很快在日本繁衍开来。至今,荣西在寺院旁栽茶的遗址、以及碑文遗存依然存在。在荣西赠茶种的上京都拇尾山高山寺旁,还竖立着“日本最古之茶园”碑。荣西禅师不仅在日本茶种植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还为日本茶文化、茶道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荣西的《吃茶养生记》,把茶称之为“养生之仙药”,使饮茶之风在日本社会普及开来,同时也将“茶禅一味”的境界带到日本,由此,荣西誉称为“日本茶祖。”此后的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千利休等人则渐渐地在此的基础上,形成了代表日本文化的茶道。

1227年,荣西弟子道元登天台山求法回国时,将“罗汉供茶”仪式传至日本永平寺,也出现了茶碗中现出瑞华(乳花图文),举国轰动。

2、天台山是韩国茶种和茶文化的源头。

南朝陈隋时朝鲜的僧人已来到天台山学习。如玄光,归国后于熊州翁山结茅弘法。唐、五代、宋时有诸多朝鲜留学僧前来天台山学习佛教,1085年,高丽王子义天来天台山求法,回国后创高丽天台宗,其所建高丽国清寺现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些僧人归国时,除了带回大量佛教经典,自然也带去了当时在天台山佛教界已经盛行的种茶技艺和禅茶文化。

韩国食品研究院博士金相熺在《韩国茶的引进及与中国(天台)茶的渊源关系》一文中考证了韩国茶种源自天台华顶山。文章认为,中国天台山茶种传入韩国的最早记载是在中国的唐朝。韩国《三国史记》(1145)第10卷新罗本记:“新罗兴德王(?-836年) 3年,冬十二月遗使入朝贡,唐文宗召见于麟德殿,入唐回使大廉持茶种籽来。王使植地理山(今智异山),茶自善德王(?-647年)时有(唐太宗年间),至于此盛焉。”同时,引述金在生、李恩京等学者观点,指出韩国茶种源自中国天台山华顶寺附近的茶树。另外从咖啡碱、茶多酚等生化成分测定结果比较证明,韩国茶与天台山茶同样具有亲缘关系。2000年,浙江大学茶学系韩国茶学硕士研究生李恩京就用生物遗传学和比较形态学的方法,对韩国双溪寺茶与浙江天台山云雾茶、杭州西湖龙井茶进行了比较研究,证明三者之间存在祖脉关系。

由此可见,天台山作为佛教天台宗发祥地和道教南宗创立地,以及“中国茶文化之乡”,也是“江南茶祖,韩日茶源”。并通过文化交流和“海上丝路”传播至日本、朝鲜半岛等地。

天台山云雾茶对外传播有二种途径,一种是刘枫《浙江名茶处处香》所述:从古老的天台山经古越国到绍兴到古明州(宁波)出海东渡的茶叶“海上之路”;另一种就是通过向周边,包括杭州西湖、福建等地形成新的名茶产地传出去。这条茶叶之路走得更远,更宽,不仅仅日韩,应该涉及海上丝路的其他众多国家。

二、历史上天台山在“海上丝路”中的文化与经贸往来

周琦在《台州海外交往史》中,详细讲述了古代台州海外交往地域,认为其范围主要在东南与南亚:包括印度尼西亚、 越南、印度、暹罗、琉球等,除了文化交流,还有海上经贸活动。 并援引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赵朴初先生的话,赞誉天台山为海外文化交流的“黄金纽带”。

(一)天台山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除了茶文化,僧人在传播天台山佛教文化的同时,也传去了其他文化。其中各个时期中国著名诗文集,是僧人们带回国的重要典籍。

以日本为例。当年成寻将寒山子诗歌带到日本,使日本成为目前保留下来寒山诗译本最多的国家。此外,富有传奇色彩的唐代著名隐逸诗人天台寒山子的诗歌,不仅在日本出现了“寒山热” ,而且还传到欧美等国。

严绍璗在《白居易文学在日本中古韵文史上的地位与意义》中写道:日本天台宗第五代座主圆珍与惠萼至天台求法时,曾分别携归白居易的《白氏文集》,对日本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日本竞相摹仿的对象。日本醍醐天皇《题菅原道真所献家集》诗注:“平生所爱,《白氏文集》七十五卷是也。”具平亲王在《和高礼部再梦唐故白太保之作》中亦自注云:“我朝词人才子,以《白氏文集》为规摹”。

而奝然带回的种类就更多。《宋史·日本传》中记载,奝然(?一1016)于983年8月,与弟子6人登上天台山,朝拜了山中的圣迹。并受到宋太宗礼遇,御赐紫衣及“法济大师”称号。985年,他携回宋太宗御赐的5000余卷新版《大藏经》(即《开宝藏》)返回日本。1953年,在奝然于天台山摹刻旃檀释迦佛像(今为日本国宝)胎内,发现了28件文物。其中一块绢绣《五脏图》引起日本医学界的震动,从而改写了世界医学史。佛像胎内还珍藏104片平绢断片,它们都是千年海上丝绸之路的物证(杨成鉴:《千年绢绣改写了医学史--海上丝路的物证》)。

最澄弟子圆仁(794-864), 838随藤愿常嗣的遣唐使船入唐。日本承和七年(840)五月,巡礼五台山大华严寺,从志远、玄鉴等天台高僧学习天台教义。回国时,圆仁不仅带回大量天台宗经典,以及天台智者大师御影供(《画像赞》为唐书法家颜真卿所撰),还留下一部史料价值极高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4卷。此书与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并称为“世界三大旅行记”。

自荣西、道元之后,日本临济、曹洞二宗僧侣相继出现了参禅求学、朝巡祖迹的“寻根热” 。自南宋至清代的六百多年中,日本僧人巡礼天台山不绝如缕。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1972年中日恢复帮交正常化以来,中日天台宗的友好交往迎来了第二个黄金时代。国清寺的中日天台宗祖师碑亭,佛陇真觉寺(即智者塔院)的“般若心经塔”,以及一批批日本天台宗寻宗访华团,都见证了佛教文化在中日文化、外交中的重要作用。

(二)天台山的神奇物种在对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从天台运往海外的茶叶,产生了深远影响。还有一个重要的物种,就是天台原产地保护的天台乌药,从日本回归的一段佳话。1979年,邓小平访美归来路过日本,日本友人把三盆天台乌药苗作为国礼赠给邓小平。《人民日报》1979年2月7日登载了题为“日本朋友请邓副总理把‘长生不老’药苗带回国”的新闻:日本和歌山县新宫市市长漱古洁将三盆从天台移植日本的“天台乌药”苗交给邓小平带回中国,以表达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感情。

天台乌药如何远涉重洋去的日本,有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遣徐福寻找长生不老的仙药。徐福跋山涉水来到天台山,找到了天台乌药,后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东渡日本,同时也带去了天台乌药。到了唐代,天台乌药又谱写了新传奇。高僧鉴真东渡日本,用带去的天台乌药治好了光明皇太后百治不愈的顽疾,鉴真被尊为日本的神农。

(三)天台山经贸活动活跃,成为“海上丝路”重要线路。

从史料看,海外僧人入唐或宋时,均乘坐中国商船,可见自唐宋以来,中国对外的海上贸易便十分活跃。沈志荣在《两宋时期天台山与日本文化交流对台州商人的影响》一文,就记载了天台山对外经贸活动。

早在唐时,台州青瓷产品就远销日本、朝鲜、菲律宾等地。北宋时,青瓷生产遍及全区各县。比如近期发现的雷峰宋窑古遗址。北宋初期,天台县已用青竹、桑皮、山麻皮与笋壳等制造玉版纸、花笺纸、南屏纸、小白纸、谱纸与皮纸。苏轼《杂志》云:“吕献可遗余天台玉版过澄心堂”。南宋嘉定《赤城志》载:“今出临海者曰黄檀,曰东陈,出天台者曰大澹,出黄岩者以竹穰为之即所谓玉版也。”宋朱熹《朱子文集》述及台州《荀子》木刻本“系黄檀纸印”。还有临海绸、黄岩盐诸多商品,与茶叶一起均销往海外,成为海上丝路重要的一条航线。

从这些文化和经贸交流中可见,天台早就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支。

三、、新形势下天台山如何继续发挥“海上丝路” 茶叶之路源头的作用

有着厚重“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天台山,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应当怎样发挥作用?笔者认为,要紧紧围绕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研究,准确把握天台打造21世纪丝绸之路建设的重大问题,以文化优势彰显特色,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以国际标准提升发展,力争成为21世纪“一路一带”中的重要一环。

(一)整理挖掘,弘扬提升,打造21世纪“一路一带”文化传播高地。

天台山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尤其是在对外交流中起到重要作用。面对新的历史形势,天台山文化仍然大有可为。“一路一带”、“海上丝路”,既是经济带,也是文化路。天台山应该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整理挖掘,弘扬提升,打造21世纪“一路一带”文化传播高地。

1、 运用好天台山传统文化,并作为对外交流的理论基础。

我国几代领导人都倡导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而天台的和合文化正是建立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针对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矛盾复杂化的冲击,和西方重商主义文化带来的人与自然的冲突,以及各种文化之间的冲突,天台山和合文化是解决的有效途径。日本创介学会名誉会长、日莲宗领袖池田大作在《我的天台观》序言中说,之所以提出天台及其思想的问题,是因为“它会给现在正面临崩溃危机的西欧近代文明体系带来一种新的觉醒

。”“已经陷入困境的西方的哲学界,如果能注意到东方深藏在底层的生命哲理的存在,很快就会给未来找到光明。”台湾学者许倬云也说:“在世界几个主要文化之中,中国文化的人本思想,可以发展为不分畛域的大同世界。”天台山文化正是这种人本思想、有教无类观念与民胞物与思想的体现。天台山文化中那种“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无情有性”的理念,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就像张立文《和合哲学论》中说的:“我们应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展示东亚智慧的‘中和’之道和‘和乐’之境,同时容摄西方智慧之术和纯粹之理,以和合智慧助燃世界文明火炬,耕耘人类文化之田园。”

对立和冲突,不是我们的目的;对话和融合,才是世界发展的共同愿景。因此,在当前“一路一带”建设中,正确运用好天台山传统文化,把天台山传统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一切优秀文化的精粹相结合,形成符合现代要求的新的精神力量,从而进一步推动天台对外交流和合作。

2、 加大创意文化的开发,把握新的话语权。

掌握新的文化导向,就是把握话语权。曾经创造辉煌历史文化的天台山,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当开发新的创意文化,成为世界新的模仿对象。

而新思维和新创意的诞生,需要一个自由、争鸣、思辨的环境,更需要一个良好的机制。在打造“一路一带”文化高地过程中,着重要解决好两个问题,首先是制度的完善;其次是传播的有效性。

(二)互惠共赢,开放发展,打造21世纪“一路一带”天台创造基地。

“丝绸之路经济带”首先是“经济带”概念,体现的是的经济带上各城市集中协调发展。同时,“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构想,没有设定高端目标。因此,只有发挥沿线城市间各自的优势,加强彼此合作,才能打造出全面开放的战略平台,经济带的建设才能从构想变为现实。

针对这一实际,天台如何依据自己的优势,紧紧围绕加强“一路一带”的战略研究,做好短期和中长期的发展规划,争取进入国家“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框架序列。

“一路一带”着力于建立一个互联互通的区域合作大平台,以达成一举多赢的局面。因此,天台要找准优势,找好位置,善于借力发展,借船出海。要借助“一路一带”这个大平台,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达成互惠共赢;要努力提升产业水平,打造“天台创造”品牌。

比如我们引以为豪的茶叶,近几年虽然也获得一些国际、国内的金奖、银奖,但当前天台茶产业的现状,与“茶祖”、“茶源”的称号不相适应,还有很大的提升发展空间有待我们去挖掘,去实施。因此,在今后茶产业的发展中,我们要放下身段,跟过去的“学生”们学习。要大胆引进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模式,以更加时尚更加开放的方式去引领市场,焕发“茶源”光彩。

同样,工业企业中那些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优势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业、饮料食品行业、产业用布、橡塑制品等支柱产业,也要融入信息化等时尚元素,以国际化的标准,全面提升发展。同时,要走出去、引进来,加快外向型改造;要坚持创意、创新,让“天台制造”真正成为“天台创造”。

(三)整合资源,融合发展,打造21世纪“一路一带”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

旅游是带动性最强的产业,旅游也是传播力最强的文化推广途径。 天台山在“一路一带”中打造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具有独特的优势。

首先是善用文化亲和优势。天台山是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中国道教南宗的创立地、佛典记载“五百罗汉”的应真地、“诗僧”寒山子七十多年的隐居地、“活佛”济公的出生地、“游圣”徐霞客所著游记的开篇地、“逍遥”唐诗之路的目的地以及“书圣”王羲之书法之道的开悟地。这些文化对世界各国都有一定影响。

比如天台宗和禅宗的信徒遍及韩国、日本、东南亚各国。以日本为例,目前日本天台宗信徒达400余万,寺院3200所,教会250所。日本天台宗是发展中日友谊、促进中日文化交流的一支重要力量。

另外,济公信徒遍及全球,尤其是台湾地区。据2000年台湾官方统计,主祀、合祀济公神祗的宫庙约有1.6万家,信众980万多人,站全岛人数的42%。此外,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各种济公信仰组织200多个,德友数以万计。

还有寒山子在海外的影响,除了日本,对欧美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当年的“嬉皮士”就是奉寒山子为“鼻祖”。至今仍有大量研究寒山诗的人。同时,寒山子那种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精神,也受到广泛欢迎。

因此,以文化吸引来带动旅游,天台有着先决的条件。

第二是用好山水资源优势。天台山自古就以神秀山水吸引着各方来客。天台山景区山、岩、洞、瀑各具神韵,形成了古、幽、清、奇的独特风格。作为全国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生态县,这里气候温和、历史悠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渗透。现有已开发的8大核心景区国清寺、赤城山、石梁飞瀑、华顶国家森林公园、琼台仙谷、济公故居、龙穿峡、天湖各具特色。近年来,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休闲度假项目不断完善,旅游要素日趋成熟,一个国际休闲旅游目的地呼之欲出。

第三是以“一业融五化”, 促进全域景区化。今年党代会上,县委书记李志坚提出旅游“三化”,即“旅游主业化”、“一业融五化”、“全域景区化”。就是发挥旅游业“一业兴百业兴”的综合功能,把旅游作为主业、支柱性产业来抓。将旅游因素主动植入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文化产业化中,基本形成以休闲旅游业为重要支撑的产业大格局。

这一举措是建设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的重要途径。通过旅游,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合作共赢的新平台,使天台真正融入“一路一带”、“海上丝路”新格局,助推天台经济文化社会新的腾飞。

总之,有着辉煌历史的天台山,在“一路一带”、“海上丝绸之路”的新视野下,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错位发展,善用国家政策,和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不断开拓创新,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系天台县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台州天台山文化研究会理事,台州儒学研究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