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佛学新闻

佛教寺院

  • 作者:
  • 发表于2019-08-31 09:41:18   阅读次数:
  • 心经心经全文心经唱诵

    佛教寺院在印度可以分为四大类别。毗诃罗,即精舍僧房之意义,供僧侣居住静修。刹,意指幡竿,常见于佛堂前。僧伽蓝摩,又称伽蓝,有众园之意,让大众共住的园林,多为国王所提供的。阿兰若,是指野外清静修道的地方。兴建寺院的材料多为石、砖、木三种。在印度中部,有很多精舍,集中在王舍城、舍卫城、波罗奈斯城、毗耶离城、鸠睒弥城等地。当中以王舍城的竹林精舍及舍卫城的只园精舍历史最悠久。而华氏城的鸡园寺、那烂陀寺则是着名的佛教圣地。

    \

    早期的寺院以石窟为主,由简单的精舍(僧房)和支提(佛殿)所组成。支提(chaitya)为梵文译名,别译为支帝、脂帝、制底,意思为聚集,积聚土石为塔,引申为宗教性礼拜的地方,意为佛殿,是藏放舍利的“塔庙”。据古玛拉斯瓦米(coomaraswamy)的说法,支提可以指一个建筑物、一个窣堵波、一个祭坛甚至一棵树。后来,支提才指僧人在山上开凿的马蹄形石窟佛殿。着名的支提有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北部文达雅山的阿旖陀石窟的塔庙,附近建有大量僧房。早期的石窟院,譬如巴雅(Bhaja)、克利(Karle)及纳希克(Nasik)的石窟院,都是以一座巨大圆形的窣堵波为中心。

    \

    本文链接:佛教寺院

    上一篇:人人只知有强冤家,而不知有软冤家

    下一篇:人生四件可悲的事(图文)

    友情链接

    经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