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佛学新闻

布施度须具备“一切不悭”和“一切施他”两种德相(益西彭措堪布)

  • 作者:
  • 发表于2019-10-28 09:37:00   阅读次数:
  • 心经心经全文心经唱诵

    布施度须具备“一切不悭”和“一切施他”两种德相。讲授

    摘自《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第六册)

      仅仅破除了对身体和财物的悭吝,还不是布施度,因为:悭吝属于贪,而阿罗汉不但贪欲的现行就连贪欲的种子都无余断尽了,如此应成阿罗汉也圆满了布施度。所以,成就布施波罗蜜多,不只是遣除了布施障碍的悭执,还必须从内心深处发心把自己的一切都惠施有情。

      《大智度论》中有这样一段问答:

      有人问:阿罗汉、辟支佛也能到彼岸,为何不叫波罗蜜?

      答:阿罗汉、辟支佛的度彼岸和佛的度彼岸,名同实异。他们以生死为此岸,以涅槃为彼岸,但不能度布施的彼岸,因其不能以一切物、一切时、一切种而布施,纵能布施也无大心,或以无记心,或以有漏善心,或以无漏心布施,并无大悲心,不能为了一切众生而布施。

      此中说到:若无大悲心,不能为一切众生而布施一切,则不名布施波罗蜜多。

    \

      因此,布施度必须具备“一切不悭”和“一切施他”两种德相。

      而要趣入“一切不悭、一切施他”的布施度,就必须数数思惟摄持的过患和惠施的胜利。

      因为:一方面,修习摄持的过患,能引生对摄持的厌离,厌离一旦增强,自然就能放下对身体和受用的悭执,从而遣除布施的障碍;另一方面,修习惠施的胜利,能引起对布施的欢喜,欢喜心增强了,自然会将身、财、善根施舍有情。因此,趣入布施的方便,即是数数思惟摄持的过患和惠施的胜利。

    \

    本文链接:布施度须具备“一切不悭”和“一切施他”两种德相(益西彭措堪布)

    上一篇:命运并非不可改变,关键是用对方法

    下一篇:命运的大秘密-因果观之富有与贫穷

    友情链接

    经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