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佛学知识

一与十

  • 作者:
  • 发表于2019-08-09 09:49:26   阅读次数:
  • 心经心经全文心经唱诵

    一与十

       龙潭崇信禅师湖南人氏,未出家前非常穷困,在天皇道悟禅师寺旁,摆一个卖饼的摊子,连一个住所也没有。道悟禅师怜他穷苦,就将寺中一间小屋给他居住。崇信为了感恩,每天送十个饼给道悟禅师。道悟禅师收下以后,每次总叫侍者拿一个还给崇信,有一天,崇信终于向道悟禅师抗议道:‘饼是我送给你的,你怎可每天还我一个,这是什么意思?’

      天皇道悟禅师温和的解释道:‘你能每天送我十个,为什么我不能每天还你一个?’

    \

      崇信不服气的抗辩道:‘我既能送你十个,何在乎你还我一个?’

      道悟禅师哈哈笑道:‘一个你还嫌少吗?十个我都没有嫌多,一个你还嫌少?’

      崇信听后,似有所悟,便决心请求道悟禅师为其剃度,准他出家。

      道悟禅师说道:‘一生十,十生百,乃至能生千万,诸法皆从一而生。’

      崇信自信的应道:‘一生万法,万法皆一!’

      道悟禅师为其剃度,后在龙潭结庵居住,世称龙潭崇信禅师。

      这一段公案,完全表现的是自他一体,能所不二的禅心。天皇道悟禅师的房子,要让给龙潭崇信禅师去住,这表示我的就是你的;龙潭崇信禅师的烧饼,天皇道悟禅师收下以后,又再还一个给龙潭崇信禅师,这表示你的就是我的。当然,那时天皇道悟禅师的苦心,不是一个卖饼的俗人所知,但经常如此,终于触动崇信的灵机,从参究这个疑团,到直接的抗辩论争,龙潭崇信终于觉悟到多少不二,你我不二,心物不二,有无不二,原来宇宙万有,千差万别,皆一禅心也。

    台山婆子

       有僧人游五台山,见一老太婆便问道:“五台山的路向什么地方去?”

      老太婆答道:“一直朝前走。”

      那僧人便照老太婆说的方向去了。

      老太婆说道:“好个师父就这么去了。”

      后来,有僧人把这件事告诉了赵州禅师。赵州禅师说道:“待我去勘验一下。”

      第二天,赵州禅师便去问那老太婆:“五台山的路向什么地方去?”

      老太婆仍然答道:“一直朝前走。”

      赵州禅师便照老太婆说的方向去了。

      老太婆依旧说道:“好个师父就这么去了。”

      赵州禅师回到寺院后,对那僧人说道:“五台山那老太婆,已被我勘破了。”

      “台山婆子”这一公案,后来成为被历代禅家所参的一个主要“话头”之一。宋代宏智正觉禅师颂道:

      年老成精不谬传,赵州古佛嗣南泉。

      枯龟丧命因图像,良驷追风累缠牵。

      勘破了老太婆禅,说向人前不值钱。

    心中这个

       一个女尼问赵州道:“佛门最秘密的意旨是什么?”

    \

      赵州就用手掐了她一下,说道:“就是这个。”

      女尼说道:“没想到你心中还有这个。”

      赵州忙说道:“不!是你心中还有这个!”

    走不回来的小和尚 

       静夜读书,一则禅门公案故事令我沉思良久。

      某日,寺院要扩建殿堂,有一棵珍贵的银杏树需要移栽到别的地方。方丈命他的两个弟子去做这件事,办好后回来复命。两人来到树前开始挖土移树,但刚挖了几下,一位小和尚就对另一位说:“师兄,我这把铁镐木把坏了。你等着,我去修一下再挖。”师兄劝他移完树再修不迟,他说:“那怎么行?用这样的镐要挖到什么时候呀!”于是小和尚去找木匠借斧头,木匠说:“真是不巧,我的斧头昨天砍东西弄坏了,就让我用菜刀给你修一下吧。”小和尚听了说:“那怎么行,用刀修得又慢又不好,让我去找铁匠把你的斧头修一下吧。”小和尚带着斧头去另一个村子找到铁匠,铁匠苦笑着对他说:“我的木炭刚用完,你看……”小和尚放下斧头,又去山中找烧炭的人,烧炭的人对他说:“我已经好多天没有烧炭了,因为找不到牛车去把木料运到这里来。”小和尚又去找一位专运木料的车把式,车把式说:“你看我的牛生病了……”

      几天之后,当僧人们经过四处打听找到这位小和尚时,他正提着几包草药匆匆从一个集镇向车把式的村子中赶。大家问他买药干什么,他说为牛治病,又问他为牛治病干什么,他说要用牛车运木料……挖树的事,他早已忘到九霄云外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或者经历这样的事。认认真真忙碌,辛辛苦苦奔波,到最后听到有人问“你在干什么”时,却惘然不知如何作答,因为在目标的不断转换中,那个最初的目标早已渐渐模糊以至消失了。

      在人生的过程中,那个“最初的目标”便是我们的宝贵自我———生命存在的意义和根据,丢弃了它,就只能像一个空壳人一样在这个世界上游荡。

      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曲折,也不论走出有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因为我们必须有个家,必须回家。

    本文链接:一与十

    上一篇:不信因果的可怕

    下一篇:上海觉群护生功德会组织千人放生 觉醒大和尚拈香主法

    友情链接

    经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