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佛学知识

关于一微尘中无量刹

  • 作者:
  • 发表于2019-10-03 09:37:36   阅读次数:
  • 心经心经全文心经唱诵

    gladness:   请教善知识,关于一微尘中无量刹。

    一微尘中的“中”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不在内,不在外。

    “观察众生如幻梦。以业力故常流转。”有梦但没有做梦的人。此梦中的一微尘与彼梦中的刹土,难道有位置关系?或者说空间、时间关系?此梦在彼梦的上面?下面?里面?外面?

    不知道理解得对不对?

    zf:   说点“梦”话。

    “一微尘中的“中”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不在内,不在外。”

    ──在下认为,这里的“中”是“内”的意思。而且一微尘内无量刹中的一微尘内还有无量刹。在华严中似乎没有某一个尺度的“微”是不能再小的了。

    ““观察众生如幻梦。以业力故常流转。”有梦但没有做梦的人。”

    \

    ──是,即所谓“唯蕴自轮转”。

    \

    “此梦中的一微尘与彼梦中的刹土,难道有位置关系?或者说空间、时间关系?此梦在彼梦的上面?下面?里面?外面?”

    ──这里对“梦”中物的探讨是站在“醒”者的角度。

    云飞月:   请教《初发心功德品》中的一句话

    “一切世间唯是想,于中种种各差别,知想境界险且深,为现神通而救脱。”──这一句该怎么理解?尤其是“知想境界险且深”指的是什么?

    zf:  在下的猜测,80卷华严的这四句颂

    一切世间唯是想,于中种种各差别,

    知想境界险且深,为现神通而救脱。

    在六十卷华严中是:

    一切群生类 种种诸希望 善恶无记法 寂灭如虚空

    随顺众庶类 种种欲乐相 无量自在力 悉能应化之

    综合两译可见,众生之种种希望、欲求乃流转六道之因,特别是恶念实为堕入恶道之门,是为“险”;众生的某些心念甚细,甚至自己都不易察觉,是为“深”。

    gladness:   再请教,是不是有醒者的角度,但没有醒者。

    zf:   因为有梦,所以有醒;无梦者,哪来的醒者!

    dawa:   俺觉得一切都是无尽的……包含,是个时空关系,不离无明……

    zf:   仁兄先别下结论,

    “包含,是个时空关系,不离无明……”

    ──离了无明就没有时空关系了吗?

    QZ:   《离了无明就没有时空关系了吗?》──试答ZF叔此问。

    离了无明──这句动宾短语,可以有很多种理解。

    但,无明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俺的理解:指的是一种心行运作方式。

    凡夫没观察到以下心行运作方式:无明缘行,行缘识。而在识缘名色之后,才开始发现心。举个例子就像:对于初学者,WINDOWS的显卡没插好的时候,将会出现黑屏。我们会以为电脑坏了,或者电脑不工作了。

    事实上,主板上的其他程序正在有序的运行。显卡并不是最基础的部件,最基础的部件是CPU和主板(当然还得有电)。他们在负责调度其他部件,其他部件的运行以二者的正常运行为基础而生起。比如,空间和时间的观念就是这样,他们在识缘名色的过程中及之后相续中出现。

    无明就像其它因缘法一样,不常不断,所以,说离无明:如果认为无明从此再也没有了,那是断见。所以,倒不如说是依无明显现一切法而于此无染。所以,时空尽管显现,于显现不染就是了。一管之见,请诸位善知识狠批。嘻嘻。

    zf:   再问:

    “无明就像其它因缘法一样,不常不断,所以,说离无明:如果认为无明从此再也没有了,那是断见。”

    ──缘起者,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

    无明者,我法之自性执也。众生因增益之自性见而起执,故曰无明;若依缘起正见,照见诸法本无自性,自性之执便无从生起,是为无明灭。

    QZ兄,如是说离无明,是断见吗?

    dawa:   谢谢赵叔提醒

    话说出去了,自己也觉得不对劲……

    想起了楞严咒心,很惭愧:  om

    anale anale

    visada visada

    bandha bandha

    bandhani bandhani

    vaira

    vajra pani phat

    hum bhrum phat

    svaha

    zs:   嘻嘻,不会吧……

    一下就吓回去了?!

    说断绝时空关系,那是落了缘起无的断见,但是,

    可以没有时空感……

    zf:   回答在下一个问题再笑。

    “说断绝时空关系,那是落了缘起无的断见,但是,可以没有时空感……”

    ──什么叫“无记”?

    zs:   嘻嘻,答赵叔。

    【无记】

    (术语)三性之一。事物之性体中容,不可记为善,亦不可记为恶者。又感善果不可记,感恶果亦不可记者。俱舍论二曰:“无记者,不可记为善不善性,故名无记。有说,不能记异熟果,故名无记。”唯识论五曰:“于善不善损益义中,不可记别,故名无记。”大乘义章七曰:“解有二种:一对果分别,中容之业不能记得苦乐两报,故名无记。二就说分别,中容之业如来不记为善为恶,故名无记。”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zf:   【空心静坐】

    (术语)昏住也。六祖坛经曰:“第一莫着空,若空心静坐,即着无记空。”永嘉禅师云:“无记者,虽不缘善恶等事,然俱非真心,但是昏住。”

    FROM:【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编辑:本圆

    本文链接:关于一微尘中无量刹

    上一篇:国务院法制办正审查慈善事业法 将完善监督制度

    下一篇:因果图鉴——地狱变相图(第七殿泰山王)

    友情链接

    经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