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佛学知识

参禅的境界

  • 作者:
  • 发表于2019-10-25 09:37:26   阅读次数:
  • 心经心经全文心经唱诵

    参禅的境界

      翰林学士苏东坡,因与照觉禅师论道,谈及“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的话后,忽有省悟,因而作“未参禅前”,“参禅时”,“参禅悟道后”三偈,表明心得。

      未参禅前的境界是: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皆不同;

      不识卢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到了参禅时,其心得是:

      “卢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归来无一事,卢山烟雨浙江潮。”

      及至参禅悟道以后,其心境是: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苏东坡自此禅悟后,对佛法自视更高,闻荆南玉泉寺承皓禅师禅门高峻,机锋难触,心中甚为不服,因此微服求见,想要试一试承皓禅师的禅功如何。

    \

      才初见面,苏东坡说:

      “闻禅师禅悟功高,请问禅悟是什么?”

      承皓禅师不答反问道:“请问尊官贵姓?”

      苏东坡道:“姓秤,乃秤天下长老有多重的秤!”

      承皓禅师大喝一声,说道:“请问这一喝有多少重?”

      苏东坡无以为对,遂礼拜而退。

      苏东坡参禅三个层次,正如青原行思禅师说的参禅三个阶段,他说:“参禅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参禅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参禅后,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禅者经此三关,虽能开悟,但并非修证,悟是解,修属证,故禅者由悟起修,由修而证。如无修证者若遇承皓禅师此等禅宗大匠,对你大喝一声时,即瞠目结舌哑口无言了。

    \

    由他去

      寒山、拾得均为唐代高僧。

      昔日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拾得回答:“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等几年,你且看他。”

    凡事求诸己

      有一个信者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位禅师正撑伞走过,于是就喊道:“禅师!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程如何?”

      禅师道:“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信者立刻走出檐下,站在雨中,说道:“现在我也在雨中,该度我了吧!”

      禅师:“我也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不被雨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你,而是伞度我,你要被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

      说完便走了!

      自己有伞,就可以不被雨淋,自己有真如佛性,应该不被魔迷。雨天不带伞想别人助我,平时不找到真如自性,想别人度我。自家宝藏不用,专想别人的,岂能称心满意?自伞自度,自性自度,凡事求诸己,禅师不肯借伞,这就是禅师的大慈悲了。

    本文链接:参禅的境界

    上一篇:小品·第四经·大吉祥经

    下一篇:小蜗牛的拙见

    友情链接

    经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