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心经全文网
净土十疑论白话浅译 释净土群疑论 阿弥陀经宗要 净土女居士往生 净土探究
主页/ 佛学问答类编/ 文章正文

佛在心中,即心即佛,只是般若智慧被尘垢遮蔽了

导读:佛在心中,即心即佛,只是般若智慧被尘垢遮蔽了宣州廉使陆亘大夫延请普愿禅师下山,在普愿禅师面前自称弟子。有一次,陆亘请教禅师:“弟子家中有一块石头,有时我坐在上面,有时躺在上面。如今,想用这块石头雕...
佛在心中,即心即佛,只是般若智慧被尘垢遮蔽了

宣州廉使陆亘大夫延请普愿禅师下山,在普愿禅师面前自称弟子。

有一次,陆亘请教禅师:“弟子家中有一块石头,有时我坐在上面,有时躺在上面。如今,想用这块石头雕尊佛像,不知道是否可以?”

普愿禅师听完以后点了点头说:“行!”

陆亘还是有点犹豫,紧着说道:“这样做是不是对佛不敬,恐怕这样不行吧?”

普愿禅师也跟着一个劲的使劲摇头说:“不行,不行。”

陆亘茫然的看着普愿禅师脸上露出了疑惑的表情,不知道应该如何是好?

人生智慧

每个人生活在这缤纷的世界,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主见。无论自己的意见是否正确,都应该有敢于担当的品格,敢于担当的勇气。像本文中的陆亘这样的人很多。他自己非常喜欢这块石头,想用这一方石头来雕刻一尊佛像,但又担心这样做是亵渎了佛祖。

他请教普愿禅师找答案,其真实的目的是想让“禅师”来分担自己的罪责。一个人如此这般,畏首畏尾,缩手缩脚,摇摆不定是做不成任何事情的

。假设一样的事情,一样的环境,可是每个人的天资和成长经历的不同。有的人可能成功,有的人可能失败。

通过讨教的方式请教别人,无非在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为自己逃脱责任寻找借口而已。滚滚红尘之中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都无法找到,更何况人呢!解决任何问题的方法,不是坐在那里天马行空的空想。而是脚踏实地的去实践,在实践之中不断地去修正错误。

否则的话这个人肯定就如同陆亘一样,办不成任何事情。普愿禅师看透了陆亘这点心事,因此,你说“行”,我亦言“行”,你说“不行”,我也言“不行”—总之,是要你自己拿主意,负责任,禅师真正目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来点悟对方。

禅宗是反对外在的虚幻不是的幻象,其主旨是佛在心中,即心即佛,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佛,只是般若智慧被尘垢遮蔽了而已,而不是偶像的佛。无论用什么材料做的偶像,其实没有什么大碍。更何况禅宗还有“丹霞木佛”的故事在前呢,其意均是反对崇拜偶像。

高僧大德

南泉普愿(748—834)唐代的僧人。俗家姓王。郑川新郑(现在的河南)人。唐至德二年,出家为僧,投密县大限山大慧禅师受业,苦节笃励,研习各种经论。大历十二年,诣篙山会善寺局律师处受具了足戒,开始学习相部旧章,究毗尼篇聚之学。

后来游学四方讲肆,参加各种法会,对《楞伽》、《会严》、《中百门》等经造诣更深。又到马祖门下参学,参听之后,寻绎师说,道业大进。曾经和归宗智常、麻谷宝彻一同前去参谒南阳慧忠国师。

贞元十一年的时候,到达池阳南泉山(现在的在今安徽池州境内),埋谷砍木,构建禅宇,自种自给,三十年足不出南泉。因此称为“南泉普愿”。太和初年,陆亘等人迎请禅师下山供养。跟从禅师学习的人不下数百人。著名弟子有赵州从捻、长沙景岑及文畅等。